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国际动态 > 正文

是福是祸?科学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了亚马逊雨林的生物进化变形

媒体:网易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1/12/4 10:50:27

有些人经常会说,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是进化来的,达尔文的《演化论》是错误的,人类更不可能是猴子变的。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论据就是,假如生物在进化,为什么我看不到呢?今天刚好就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亚马逊雨林的鸟类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跟踪研究,并对比了过去40年的数据,发现这些鸟类在雨林中不管是高层住户、还是中层住户,它们的身体普遍都出现了变化。

科学家研究的物种多达77种,它们相较于上世纪的80年代来说,几乎所有鸟类的身体质量都有所下降,身体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小巧了,不过它们的翅膀却比以前变得更大更长了。

其中有36个物种,每十年它们的体重在以2%的速度下降,有61个物种,它们的翅长变化最为明显。

由于他们选取研究样本的地点是随机的,所有研究人员相信这种变化,在整个亚马逊雨林中是普遍的,并不是局部地点的特殊情况。

出现这么大范围的变化,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因素能够决定的,所以研究人员猜测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变暖所带来的升温、以及亚马逊雨林的干旱造成的。

因为鸟类身体变小有利于飞行,翅膀变长可以让他们在飞行的时候更加节省能量,产生更小的热量,有利于降温,提高飞行过程中的能量效率。

研究人员还发现,住在高层的鸟类,他们面对的高温、和干旱更为严重,再加上他们非常的时间更长,所以这些鸟类的身体变化幅度最大。

这是一只杂色蚁鸫,科学家正在量它的嘴的长度,并且在数万只样本的腿上绑了腿带,以后会持续的跟踪这些鸟类的身体变化。

这是一只金冠雀,它的体重和翅长相较于它的上几代也发生了变化。下图是一只棕顶蚁鸫。

铲嘴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鸟类正在适应由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而且根据猜测, 这种变化肯定不会局限于亚马逊雨林,而是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当然也不会局限于鸟类。

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气候变化对亚马逊雨林常住鸟类的形态影响》

另外还有一篇相关的论文发表在了《生态学趋势与进化》上,论文的题目是《动物形态的改变是对气候变暖的一种反应》。

文中就说了,确实不是局限于鸟类的,而是恒温动物,他们为了应对气候的变化,已经进化出了更大的喙,更长的腿,以及更大的耳朵。

这些动物身体上的附件对于动物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散热途径,它不跟我们人类一样,我们有非常强度的散热系统,但是动物们没有。

从这种红外照片就可以看出鸟类的主要散热途径就是喙和腿,为了应对气温的增加,他们已经做出了适应性的形态改变。

这些改变相对于1871年来说,最大能够达到10%,比如研究人员发现澳大利亚鹦鹉的喙相较于1871年以来平均增大了6%。一些恒温动物的耳朵同样也出现了这种变化,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未来还真有可能出现一个现实版的“小飞象”。

以上的研究除了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是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已经影响到了生物的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

这种变化,说明了生物适应自然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但是这样的变化,不知道是好是坏,未来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可以这样安然无恙。

另外这个研究也说明了,生物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变化,甚至从微小的形态变化累积到进化成一种新的物种,这个过程也是真实的,而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要明显。

这才几十年的时间,生物的身体为了适应高温和干旱,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持续万年,再加上地域隔离,这种效果肯定会累积出一个新的物种。

阅读 75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