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月底开始,高温热浪持续袭击北美洲,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等多个地区连日气温高达45℃,而位于美国加州沙漠的死亡谷气温更是达到了54.4℃,值得一提的是,该温度基本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持平。
日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在5天内报告了486例因高温猝死的病例,而这一数值几乎要赶上往年同期水平的3倍。
近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的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异常的异常寒冷或炎热天气而死亡。
该研究由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中心赵琦教授课题组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玉明教授、李珊珊博士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2000-2019年全球43个国家、750个地区的死亡率和温度数据,他们发现,全球每年都有9.4%的死亡可以归因于“非适宜”的温度,此外还提及,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恶化,其中因高温所致超额死亡占 0.91%,而低温为8.52%。
来自该国际研究小组的郭玉明教授表示,热死、冻死只是极端现象,温度异常还会诱发心肺等方面的疾病,他表示,全球变暖导致的健康威胁正在被人类严重低估。
值得关注的是,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全球温度相关超额死亡中有51.5%发生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亚和南亚沿海城市。其中,中国每年平均会发生近104万例与非适宜气温有关的超额死亡,也就是说每10万人中就有77人超额死亡,而这一数值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该研究发现,在亚洲有260万人死于与温度有关的疾病,非洲有120万人,欧洲有83.5万人。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有17.3万人死于异常温度。
赵琦教授认为,出现这种地理差异是由于人群对非适宜气温的健康效应具有长期适应性,比如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群对于低温的耐受更高,而对于高温却更敏感;而低纬度如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群则对于高温更耐受、对低温更敏感。不过这也表明,非适宜温度对健康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且需要量身定制保护策略。
赵琦教授表示,出现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亚洲的人口规模有关。而且从超额死亡人数的角度上来讲,亚洲可谓是负担最重、挑战也最大的。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2000年到2019年期间,因寒冷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了0.51%,而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却增加了0.2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