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国际动态 > 国际动态 > 正文

联合国气候主管在纽约气候周上的致辞 ——开启气候行动的新时代

媒体:网络  作者:内详
专业号:碳汇基金会
2025/9/23 11:49:43

联合国气候主管在纽约气候周上的致辞

——开启气候行动的新时代

联合国气候变化新闻

2025年9月22日

联合国气候事务负责人在纽约气候周期间发表讲话,宣布开启气候行动的新时代,重申对《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并呼吁在第30届缔约方大会及其后续进程中取得更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

说明: IMG_256

图片来源:拉法·内德迈尔/COP30巴西亚马逊/PR

以下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于2025年9月22日在纽约气候周期间,在由“2025使命”主办的旗舰活动上的讲话内容。本次活动聚焦新经济的兴起,并标志着“愤怒与乐观”团队推出的全新播客系列——《COP30内幕》的正式启动。

朋友们,

人们时常询问:未来应如何推进? 事实上,有待完成的任务众多。但在此我将言简意赅地阐述。

新时代的气候行动必须致力于使政策进程更加紧密地融入实体经济,加快实施步伐,确保气候行动所带来的广泛效益能够惠及全球数十亿人口。唯有将政府决策层、企业高层与公众日常生活更有效地衔接起来,方能加速推进气候行动,切实实现既定目标。

这并非一项轻而易举的任务。然而,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奠定了坚实而卓越的基础。

事实上,若剥离外界干扰信息,不难发现全球正朝着《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稳步迈进。过去十年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长了十倍。清洁能源转型在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中蓬勃发展,仅去年一年就实现了高达2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然而,这一发展态势仍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其带来的广泛效益尚未实现公平共享。

与此同时,气候灾害正以日益加剧的频率和强度冲击着全球各个经济体与社会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行动步伐,并立即采取更为迅速和有力的举措。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不再被动等待奇迹的发生。当前,经济趋势正朝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如今,超过90%的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已低于最廉价的新增化石能源方案。相关技术与可行解决方案均已具备,正处于可大规模应用的阶段。

清洁能源、电气化、能效提升与储能技术、以及系统韧性的增强,已具备相应的实施工具包,并正在逐步部署应用。为加速推进这一进程,必须确保所有国家均能充分获取并有效运用这些工具。下一步的关键在于,以五年后的全球盘点为时间节点,按国别、分行业地将《巴黎协定》的目标全面融入各项资金流动之中。

在快速演变的全球格局下,我们必须强化“力量倍增器”的作用。以产业转型为例,清洁产业发展不仅支撑更强劲的经济增长,还带来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更低的运营成本以及显著减少的碳排放。然而,目前仍有价值约1.6万亿美元的项目处于搁置状态,代表着巨大的潜力浪费。未来五年,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依托创新者与企业家的驱动,辅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政策支持,有望创造数以百万计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这正是我全力支持“立即清洁建设”倡议的原因。该倡议由工业转型加速器牵头,旨在加速全球清洁产业的转型,将于今天下午正式启动。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并非即插即用的现成解决方案,其发展伴随着潜在风险,但也蕴含着深刻的变革潜力。因此,当前的关键在于有效抑制其潜在危害,同时增强其积极影响,并以审慎和智慧的方式加以应用。我完全认同秘书长的观点:若运营大型人工智能平台,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驱动,并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能源效率。

必须切实保障就业与生计安全。若得以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将释放人类潜能,而非取代人类。这也是我们在秘书处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时所秉持的基本立场——致力于利用技术改进自身工作效能。尤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具备推动实际成果落地的能力,例如管理微电网、绘制气候风险地图、支持韧性规划等。而这仅是其潜力的初步体现。

随着实施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持续推动改进,力求实现更迅速、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决策过程,使正式机制与真实经济活动及社会生活更加紧密衔接。 我已委托资深专家评估在各缔约方授权范围内优化现有流程的可能性。相关建议与反馈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提交。如进展顺利,我们计划于2026年就此展开磋商,并首先与对该流程负有最终责任的各缔约方进行沟通。

然而,我们亦应始终铭记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尽管当前成果尚不完美,但近年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已达成一系列实质性成果,推动全球气候行动不断向前。若缺乏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全球气温升幅或将达到5摄氏度,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而目前的情景已有所改善,升温趋势正趋向于3摄氏度左右。尽管这一数值依然过高,但上升曲线已显现拐点。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评估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所能带来的减排潜力,进一步判断其是否有助于实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

与此同时,一份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进展的报告将正式发布,并结合透明度机制初步呈现各国实施情况。预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和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前的这段时间,由两届大会主席国共同制定通往每年1.3万亿美元资金支持的路线图。我们必须客观审视这些数据所揭示的风险与机遇。

各方目光现已聚焦于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大会必须作出明确回应:全面评估国家自主贡献的落实进展,公布可获取资金的实施路径,汇报大规模快速部署的实际成效,并识别亟需加速的关键领域。它必须有力证明,多边气候合作依然有效,并在各项谈判中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

必须加快推进各领域及各类经济体对气候风险与机遇的全面纳入,特别是在尚未充分重视该议题的部门和国家中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落实。这一进程必须秉持包容性原则,确保无人掉队,尤其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最脆弱群体的支持。同时,需向全球数十亿民众清晰传递信息:积极有力的气候行动将带来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更高生活水平、更清洁的空气、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安全的食物供应以及更负担得起的能源与交通体系。这正是新经济发展范式的兴起叙事。在此背景下,“愤怒与乐观”推出的COP30播客系列节目,为向更广泛受众传播这一关键故事提供了宝贵平台。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并非始于或终于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而是建立在历届缔约方会议成果基础之上的持续演进。唯有通过这种累积式推进,才能实现切实可见的进展。尽管每届大会均面临挑战,也总有质疑声音存在,但这些声音仅在被过度关注时才可能获得不应有的突出。当前亟需重申并发出更强有力、更明确的信号:国际社会依然坚定支持《巴黎协定》目标,全力推动多边气候合作——因其已被证明有效,且通过协同努力,我们有能力加速其实施成效。

让我们予以认可,重申承诺,并积极回应。这是一条通往贝伦、贯穿贝伦并超越贝伦的前行之路。

谢谢大家!

阅读 2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