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联合能源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重点区域和城市碳排放达峰论坛”在京顺利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等领导与专家参加论坛并作主旨发言。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战略咨询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以及北京、山东、深圳、长沙、青岛、镇江等省市的代表分别进行了演讲和经验交流。
赵英民在致辞中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尽快出台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指导地方、重点部门及行业明确达峰目标,各地方、重点部门及行业也要高度重视达峰工作,积极主动作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率先达峰。李高在发言中也提出了气候司近期对于推动地方、重点部门及行业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总体考虑及相关工作要求。
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也对地方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提出了更高要求。杜祥琬提出,碳中和三要素:“提能效降能耗”、“能源替代”和“增加碳汇”,强调碳中和愿景对我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带来新产业、新增长点、新投资,实现经济与气候双赢。何建坤指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最终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节点,力争早日实现碳排放达峰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使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戴彦德认为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我们在发展模式上要转、在供应模式上要换、在消费模式上要变、在生活方式上要简,并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提高民众的意识是基础。邹骥围绕碳达峰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城镇化,认为人口变动、能源需求、环境质量需求、经济新增长方式等都是现代化新征程面临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后应在基础设施投资、多元消费导向、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更加着力绿色低碳转型。
中心主任徐华清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副主任马爱民作论坛总结。本次论坛同时经网络直播,共有400余位地方代表参与。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提升地区碳排放达峰行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推动地方尽快启动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提高重点区域和城市碳排放达峰行动力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