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的影响

媒体:气候变化经济学  作者:内详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1/5/17 13:00:19

期刊介绍

《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是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份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旨在以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尤其是重点报道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进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前沿科技突破和重要活动的高端平台。

2020 年 6 月 29 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其中 Nation Science Review(NSR)表现抢眼,2019 年影响因子达 16.693,在所有参与统计的 12838 本期刊中排名 120。

图片

01

文章简介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预算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其显著特征为夏季季风增强和气候变暖减缓。采用三种不同的模式(CEVSA2, BEPS, TEC)模拟1982-2010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生产(NEP,若NEP>0,则为碳汇),发现NEP年际变化从1982-2000的下降趋势(-5.95 Tg C/yr2)变化为2000-2010的上升趋势(14.22 Tg C/yr2),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夏季季风增强(刺激碳吸收)和气候变暖减缓引起(减少NEP的下降趋势)。

02

主要内容

1. 来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和研究网络(ChinaFLUX)的11个通量塔的74个站点年的涡度协方差和碳储量数据,以及来自中国各地的实地调查数据的11 984个具有地理坐标的地块数据,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对三种生态系统模型(CEVSA2,BEPS和TEC)进行验证和参数。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一致。

图片

图1.(a)中国11 984个田地和11个涡协方差通量塔的空间分布。来自这些位置的观测数据用于验证模型。

四个气候区域分别是温带大陆(I)、温带季风(II)、高寒青藏高原(III)和亚热带-热带季风(IV);

(b)根据11个流量塔站点的观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初级生产总值(GPP),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生态系统净产量(NEP);

(c)比较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模拟和观察;

(d)比较各种植被类型之间模拟和观察到的土壤碳储量的植被碳储量。

2. 在1982-201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模型NEP的总体均值显示出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为正值(净碳汇),西部地区为负值(净碳源)该国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NEP的正值覆盖了约71.8%的土地面积。总体而言,1982-2010年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为0.118±0.079 Pg C / yr,主要来自亚热带-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仅少量来自青藏高原和温带大陆地区。

图片

图2. 中国1982-2010年平均模型生态系统净生产量(NEP)的总体平均值。

(a)NEP的空间格局;

(b)NEP的频率分布;

(c)四个气候区域中的平均NEP。

四个气候区域分别是温带大陆(I)、温带季风(II)、高寒青藏高原(III)和亚热带-热带季风(IV)。

NEP正值表示碳汇,负值表示碳源。

3. 与1982-2000相比,2000-2010的降水量趋势增加且变暖趋势减少。1982-2000年的下降趋势(−5.95 Tg C / yr 2,减少的汇)转变为2000-2010年的上升趋势(14.22 Tg C / yr 2,增强的汇)。

图片

图3. 1982–2000年和2000–10年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预算异常,以及气候数据异常。

(a)生态系统净产量(NEP);

(b)初级生产总值(GPP);

(c)生态系统呼吸(RE);

(d)夏季降水和年平均温度。

面板(a)、(b)和(c)中的棕线和阴影区域表示数据的整体均值和95%置信区间。实线和虚线描绘了通过线性回归确定的趋势。NEP值为正表示碳汇。

4. 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温度和降水)引起的模拟NEP的变化。

图片

图4.(a)1982–2000年和(b)2000–10年期间,降水和温度对生态系统净产量(NEP)趋势的贡献。

5. 气候变化是导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EP趋势在1982-2010年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1982-2010年,大气CO 2浓度和氮沉降的增加也持续增加了NEP;而土地覆盖数据对全国陆地碳汇的影响较小。

图片

图5. 多种环境因素对中国模拟生态系统净生产(NEP)的影响。

(a)气候;

(b)大气中的CO 2浓度;

(c)氮沉;

(d)NEP对土地覆盖数据变化的敏感性。

原文信息:

He, H., Wang, S., Zhang, L., Wang, J., Ren, X., Zhou, L., ... & Yu, G. (2019). Altered trends in carbon uptake in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under the enhanced summer monsoon and warming hiatu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6(3), 505-514.

图片

 

内容:陈小康

编辑:孙喜庆

审核:何可汉、成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阅读 702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