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国际动态 > 正文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4):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

媒体:生态环境部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3/1/28 13:47:40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7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变,标识不变,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为充分调动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2022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筛选出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我们特开设“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栏目,展示好的经验做法,供各地交流借鉴。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蒙交界处,总面积107.68平方公里。2014年红碱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18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碱淖湖泊面积37.1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红碱淖湿地生态系统。

鸟瞰湖心岛

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0年9月,在陕西省红碱淖首次发现有遗鸥分布,2001—2010年,经过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提出了“保岛、护岸”策略,遗鸥繁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遗鸥繁殖种群数量7700巢,2012年后,遗鸥赖以生存的湖心岛数量减少,繁殖面积缩小,2015年下降到2000巢。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

面对红碱淖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了河道整治、水质治理、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基于长期对红碱淖湿地遗鸥生态学研究和对遗鸥种群动态、湖心岛生境的监测结果,2013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遗鸥研究团队提出了遗鸥繁殖生境湖心岛修复的保护措施,红碱淖自然保护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冬季,分别将红碱淖湿地红石岛遗鸥繁殖区因水位下降形成半岛的原遗鸥繁殖湖心岛进行分割,使其重新恢复形成湖心岛。同时,每年冬季对湖心岛表面进行整治,对岛面植被进行清理,确保来年遗鸥成功繁殖。结果表明,修复后的湖心岛,遗鸥经翌年尝试性筑巢后,第三年均大量繁殖。2017年经恢复后的湖心岛,翌年遗鸥尝试性筑巢仅几十巢,2019年至今遗鸥每年筑巢约800余巢。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在红碱淖繁殖的遗鸥达4700多巢,孵化幼鸟10000多只,为遗鸥鄂尔多斯种群,乃至全球遗鸥种群的稳定和有效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群鸥翔集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编辑 | 秦超

 

阅读 116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