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国际动态 > 国际动态 > 正文

COP16的3/4总结|无法兼得的国际进程,前行中亦有别样风景

媒体:原创  作者:碳汇基金会
专业号:碳汇基金会
2024/11/5 16:09:42

随着会议中止的锤声落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主席、哥伦比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苏珊娜·穆罕默德暂停了持续将近12个小时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由于谈判代表在资源调动议程上的巨大分歧且没有找到折中的解决方案,体力和精力即将到达极限状态的谈判因此不得不带着些许遗憾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议程上仍有部分决议文案尚未讨论,且作为一揽子的会议成果也未能按程序全部通过,走出会议室的参会代表们终于可以走在清新的晨光中,讨论着大会主席和《公约》秘书处将如何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以确保大会顺利闭幕。

以落实“昆蒙框架”为宗旨和目标,本次缔约方大会历经两周时间,吸引了超过15000名参会者,是目前为止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其中,约有3000多来自商业领域的代表,也是史上最多。会议期间讨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众多议程,包括备受关注的监测框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更新、资源调动和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等,同时也兼顾了《卡塔赫纳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下一系列议程的讨论。

虽然一揽子的会议成果尚未完全通过审议,本次会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共识,最重要的三个包括:

决定设立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j)条和其他条款常设附属机构,以确保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在《公约》下的充分参与;

一系列关于海洋特定区域的技术性描述;

围绕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惠益共享的多边机制以及“卡利基金”的诞生

然而,由于全体会议审议文件的顺序和时间安排问题,一些应在本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键事项,比如监测框架的指标更新和国家报告模板,尚未在全体会议上得到审议。同时,资源调动方面共识的缺乏将会拖慢“昆蒙框架”整体的执行进度。截至目前,只有43个缔约方提交了与“昆蒙框架”相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而缔约方需要在2026年3月前提交第七次国家报告,第一次全球执行进度审查也将于同年在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开展。

时间紧,任务重,“昆蒙框架”的落实和2030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采取紧急且有效的变革行动。绿研作为本次会议的观察员之一,自抵达卡利便往返于各个谈判现场,希望这篇观察文章可以为各位伙伴提供关键议题的分析和参考。由于会议涉及议程众多,本篇文章将重点关注讨论度最高的三个议题:资源调动资金机制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并涉及颇有成效的三个议题: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意义的海洋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监测框架议程。关于会议进程的分析如有疏漏,欢迎交流与指正nature@ghub.org

资源调动 Resource Mobilization

有效调动多方资源并建立及时、透明、高效的资金机制对于“昆蒙框架”的落地实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谈判的难点之一。 从最后的结果看来,谈钱确实伤感情,也容易伤害多边进程的推进的速度。但对各国代表和大会主席来说,都是谈判实力的展示与要求。到2030年每年至少300亿美元在哪里?怎么来?

本次会议的谈判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即2025-2030年资源调动战略的制定和建立一个《公约》下专门的融资工具。然而由于分歧较大,这两方面内容讨论的开展和案文的形成十分艰难。在10月21日开幕的全会上,各方就已经表达了弥补资金缺口的紧迫性。其中,非洲和拉加集团呼吁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建立一个专门的融资工具,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充足且及时的资金来执行“昆蒙框架”。欧盟代表团强调了修订资源调动战略的重要性,以充分调动私营部门资金。亚太地区也强调了资源调动的重要性,小岛屿国家则表明其及时获得国际资金困难重重。

谈判的第一周围绕资源调动议题召开了四次接触小组会议(俗称:围坐在一起改Word文档),各方就如何有策略的开展讨论持不同意见。附属执行机构第四次会议(SBI 4)提交的决策草案包括四个附件,分别涉及资源调动修正战略缩小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的非详尽行动清单一个可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工具的讨论要素以及可能的工作组的职权范围。代表们首先对资源调动修正战略和缩小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的非详尽行动清单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如何看待和处理关于一个新的生物多样性融资工具的提议发表观点。包括刚果、巴西和俄罗斯在内的一些代表认为需要优先讨论新的生物多样性融资工具,而欧盟、加拿大、英国等代表对新融资工具的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效果表示怀疑,更倾向于聚焦资源调动修正战略的讨论。这种分歧再一次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利益诉求。出资国家看重其资金发挥的影响力和作用,认为现有资金机制可以满足其诉求,应着眼于从更多部门调动资金,而需要国际资金支持的国家则受困于现有资金机制下繁琐的流程以及资金分配的不均衡,难以触达真正需要资金的群体,因此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新的资金机制并对于资金的分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后续的接触小组试图再次打开围绕新的融资工具提议的讨论,然而由于基本共识没有达成,无法更进一步讨论案文细节,因此接触小组决定调整讨论方向,并提供了闭会期间继续讨论该议程的可能组织方式,包括设立资源调动专家咨询委员会、授权附属执行机构(SBI)领导闭会期间工作和设立一个不限名额工作组。各方对此发表了不同观点,一些代表认为这些组织方式应混合使用,另一些代表认为这些选项都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时间来讨论,需要第四种选择项。围绕在闭会期间继续讨论的方向,接触小组主席提出3个大方向,包括缩小融资缺口需要考虑的所有可能要素、评估资金机制和基准比较、设计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工具的标准。各方随后针对每个方向下的具体内容以及讨论的必要性和前后逻辑顺序发表观点。

缩小融资缺口方向下的讨论涉及国际融资机制改革的需求、主权债务和财政空间、特别提款权、税收制度、创新融资机制/工具、私营部门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分类目录、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融资的关系等。其中,一些代表认为国际融资机制的改革、主权债务和财政空间、特别提款权和税收制度不适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讨论,更适合交由财政部门在G20等其他国际话语体系下讨论。针对创新融资机制和私营部门的作用,一些代表强调了增加私营部门和慈善资金的必要性,而一些代表则明确反对基于市场的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抵消等融资机制。同时,增加正向激励机制以及有害激励机制的改革也被一些代表认为应该作为考量因素,而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资金的协同得到了多数代表的支持,同时提到增加透明度和重复计算的问题。

围绕资金机制的评估,代表们再次产生分歧,欧盟认为基于独立评估员提交的关于资金机制有效性的第六次审查报告已经足够,不需要再次评估全球环境基金的有效性,应与其他多边环境协定的资金机制进行基准比较。加拿大认为应该评估所有的资金机制,而不只是全球环境基金。巴西认为不应评估所有的资金机制,而应聚焦《公约》20条下的资金机制。刚果、俄罗斯等则认为评估会拖慢执行进程,应以建立《公约》下永久的新的融资工具为前提来讨论。

在围绕新的融资工具这项议程不断努力的同时,缔约方代表们还就资源调动修正战略的文本展开讨论,包括指导方针、扶持行动、目标和行动。其中,围绕央行、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应发挥的作用,多方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阿根廷认为其央行没有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义务,欧盟偏向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生物多样性风险和影响的评估,金融机构代表发言则认为应该基于自愿的原则。针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分类目录也开展了讨论,一些代表认为其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讨论的范围内,另一些则认为需要根据国家情况酌情考虑其制定和应用。可以看出,尽管意见存在分歧,但金融机构的参与对于资源调动至关重要,无论是从增资还是风险控制的角度。此外,确保原住民和当地社区(IPLCs)、女性和青年在决策中充分、公平、有效和促进性别平等的代表权和参与也被多方反复提及和讨论。

由于接触小组始终无法就资源调动这项议程的案文形成共识,最后的全体会议上审议了大会主席案文。然而,围绕是否设立一个新的专门的全球融资工具,缔约方代表们再次陷入谈判僵局,并提出在没有新的解决方案之前,拒绝就这个议题展开谈判。大会主席随后决定中止本次全体会议。预计可能会在续会期间再次审议该项议程,或保住现有共识成果,交给下届主席国来完成此重任,值得关注。

图片

图1 下届主席国亚美尼亚|IISD

资金机制 Financing Mechanism

作为与资源调动战略联系紧密的另一项议程,本次围绕资金机制的讨论则主要聚焦于全球环境基金(GEF)作为暂时和持续运行《公约》财务机制的机构已经和应该发挥的作用,以及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第九增资期(2026-2030 年)的成果导向四年期生物多样性方案重点框架等。

在工作组的讨论中,各方针对现有资金机制的有效性发表了不同意见。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等缔约方表达了对全球环境基金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的支持,包括中国、俄罗斯、哥伦比亚在内的多个缔约方呼吁全球环境基金进行系统性改革,非洲团体则继续呼吁另设专门的融资工具/资金来源。

在接触小组中,代表们围绕对全球环境基金的进一步要求展开讨论,包括:加强国家和地方的自主权,审查执行机构作用并考虑扩大执行机构基础;报告中包含原住民和地方社区数据;要求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加强对地理代表性、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考虑,并在决策中考虑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女性和青年人的参与。中国、巴西等缔约方支持全球环境基金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考虑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而欧盟、加拿大、新西兰等缔约方则对国家生物多样性水平跟理事会成员组成之间的关系表示不解。

在最后一次接触小组会议中,代表们在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比如同意在全球环境基金的相关要求中强调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报告、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及国家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或类似文书提供充足和可预测支持的重要性。同时,也同意强调有必要大幅增加向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提供的充足和可预测资源的调动,以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及时实施,特别是其目标19。代表们进一步讨论了生物多样性计划优先事项的四年期成果导向框架,同意将其作为全环基金第九次充资期(GEF-9)的主要指导方针。此外,代表们还同意请秘书处编写第七次财务机制有效性审查的职权范围草案,供附属履行机构第六次会议和缔约方会议第十七届会议审议。

代表们还就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的自愿捐款指示性比额表的提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但未达成共识。未能达成共识的也包括要求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探讨如何加强其成员内部和成员之间的公平地域代表性,以及确保原住民和地方社区、妇女和青年有效参与决策。

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 Digital Sequence Information

公平公正地分享遗传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惠益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之一,旨在纠正一直以来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等所有权和控制权有关的不公正现象。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围绕遗传资源的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获取、使用和惠益分享的争论愈发激烈。

DSI是指遗传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包括制药和农业部门在内的生物技术研发。虽然它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但也有可能扩大目前的不公正现象,损害《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惠益分享义务,使“数字生物海盗”在不离开国境的情况下成为可能。这些基因组信息可以上传到数据库并共享,而这些数据库可以帮助用户寻找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与其他序列比较以及产生新的序列,运营方也因此获得利益。而这些利益并没有与提供这些利益的人分享,特别是与作为生物多样性管理者的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分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OP15通过了一项决定(CBD/COP/DEC/15/9),承认DSI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GBF行动目标和长期目标的重要性。该决定还强调了进一步开展能力建设活动和科学合作的必要性,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DSI的获取和利用。同时,该决定提出建立一个与开放数据获取一致的DSI使用惠益共享多边机制,包括一个全球基金,以避免双边机制带来的监管复杂性和行政负担的增加,进而更多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1]。该决定还设立了一个临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AHOEWG),根据政府和观察员就能力建设、技术转让、数据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交的意见以及工作组的研究结果向COP16提出建议。

工作组分别于2023年11月和2024年8月召开两次会议,并在闭会期间进一步开展工作。基于第15/9号决定附件所列的问题,工作组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即:对全球基金的贡献资金的分配非货币的惠益分享治理与其他惠益分享系统的关系。在第二次会议后,工作组向缔约方大会提交了一份带有大量括号的建议以及备选方案清单,包括DSI 用户向全球基金捐款的基础和方式;资金分配的方法和标准;该机制与公共 DSI 数据库的关系和数据管理。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涉及:该机制与各国关于 DSI 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措施之间的关系;该机制在相关国际文书方面的定位;以及缔约方将接受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用户和数据库强制执行的法律义务等。

基于工作组的前期成果,本次会议围绕DSI这项议程召开了多次接触小组会议和主席之友讨论,为后续部长级磋商提供了文本。代表们的讨论涉及以下多个维度:

全球基金与多边机制:

一些代表支持建立一个简单且高效的系统,允许公司根据触发机制向全球基金缴纳贡献。一些代表主张主要针对大型跨国公司,直接向全球基金支付费用,以降低管理成本。一些代表则强调,全球基金和多边机制应尊重国家主权,不应强迫国家系统负担执行成本。关于如何确保所有用户贡献的问题,一些代表认为需要更清晰的监控和合规机制。

各方对收据和合规证书的需求存在一定分歧,部分国家认为这是监控支付情况的重要手段。此外,部分代表认为此部分的讨论应涉及是否应将所有公开的DSI纳入多边机制,一些代表提出通过合同获取的DSI是否应纳入多边机制的问题。

多边机制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

代表们就是否成立一个基金管理的指导委员会及其具体规模和职能,是否需要设立专门秘书处管理基金,在治理结构中纳入民间团体、原住民和当地社区代表和私营部门等提议进行讨论。

对全球基金的贡献:

为识别哪些部门从DSI的使用中获益,进而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这些部门对 DSI 的使用和对全球基金的贡献,代表们进一步讨论了是否需要一个受益于DSI使用的部门列表。在贡献的义务和门槛方面,一些代表建议基于企业的规模来确定贡献的门槛,另一些代表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进行企业的标准化分类,以便确定各企业的贡献义务,还有代表建议以“直接”或“高度依赖”DSI为标准来区分需要贡献的企业。也有代表建议建立一个自愿性机制,允许部分用户选择是否贡献。

非货币的惠益分享:

讨论内容涉及谁应该在何时分享非货币惠益、非货币惠益的目的和形式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代表们就非货币惠益分享的基本要素,以及是否需要建立特定的信息交换机制将提供者与接受者进行匹配。大多数代表强调可以利用现有机制进行非货币惠益分享。多数意见倾向于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可以通过现有的框架实现,而不需要额外的数据库或系统。讨论还涉及区分货币和非货币惠益及责任,许多代表强调非货币利益分享是补充性的,并不能完全取代货币利益分享的机制。一些代表强调非货币惠益分享需要得到重视和认可,一些代表主张非货币惠益分享应作为一种义务,而其他代表则认为其应是自愿的。

资金分配方式:

提出了两种 DSI 基金的支出方式,即基于项目的分配(国家驱动或社区驱动过程)和直接分配,强调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计算一个公式来确定分配方式。代表们讨论了初始分配公式的指示性要素列表,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和贡献、保护需求等。一些代表认为该列表有用且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但也讨论了获取必要数据的潜在障碍以及列表中可能存在的冗余和重叠问题。

代表们还讨论了是否应从全球基金中留出特定百分比用于原住民和当地社区(IPLCs)的需求,并支持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一些代表则认为应先解决基金的治理问题,再决定分配细节。还有代表认为在资金分配机制中应突出数据公开性和透明度,以提高信任度。

数据库管理:

代表们围绕是否需要新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与各国立法的关系展开讨论。多位代表强调了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防止生物资源的非法利用。一些代表希望要求数据库告知用户该机制和有关国家法律的要求,并提供数据的地理来源和传统知识的信息。一些代表提出公共和私人数据库应有所区分,允许公开访问的数据不受限制。一些代表建议在数据共享时确保数据的公开性,以促进全球协作。同时,一些代表提出在数据库的管理中应纳入支持和激励机制,以鼓励遵守《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的行为。在围绕国家主权的讨论中,一些代表强调数据库管理必须尊重各国的主权,确保信息的使用符合国家的获取与惠益共享(ABS)立法。另一些代表则认为,不应强制而应鼓励数据库遵守各国的立法。

多边机制与其他国际或多边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之间的互动:

代表们就如何确保多边机制与其他国际生物多样性协议(如名古屋议定书)协调,以避免重复义务,以及多边机制应如何与现有的国家ABS系统协同运作,确保合法的利益分享流程。

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中,在缔约方和主席共同努力下,最终就该项议程的案文达成共识,“卡利基金”(Cali Fund)的设立也开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益共享的先例。主席落锤之时,全场起立鼓掌。根据商定的指导方针,从DSI使用中获得商业利益的大型公司等实体应根据其利润或收入的一定比例向“卡利基金”捐款。该模式针对最依赖 DSI 的大型公司,而不包括学术、公共研究机构和其他使用 DSI 但未直接受益的实体。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该基金的大部分资金,根据国家政府的优先事项,拨款用于支持实施“昆蒙框架”。预计至少有一半的资金将通过政府或直接支付给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确定的机构,来支持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需求[2]。同时,一些资金可用于支持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此外,监测和报告将确保各行各业以透明和公开的方式了解其贡献的影响,而定期审查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该机制的效率和效力。

图片

图2 DSI讨论过程曲折,中间休会时的各方磋商|IISD

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意义的海洋区域 Ecologically or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Marine Areas

与陆地相比,海洋的工作在CBD下的讨论长期弱势,因此本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意义的海洋区域(EBSAs)的进一步工作》的决定值得关注。自 2012 年以来,《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已在世界各地召开了一系列区域研讨会,以审议支持 EBSA 描述所需的可用信息,并于2016年首次纳入公约谈判。科学、区域和技术专家集聚一堂,共同搜集、讨论和评估特定海洋区域的可用数据。描述 EBSAs 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除了科学数据外,还考虑了其他信息来源,如包括土著人民和本地社区知识、创新和实践的传统知识。这一工作的成果是一系列关于海洋特定区域的技术性描述。EBSAs 描述由 CBD 的科学和技术事务附属机构(SBSTTA)进行评估,随后在 CBD 缔约方大会上进行审议。这一谈判持续8年,历经3届会议终成共识,为联结其他海洋公约奠定了基础。

EBSAs的描述覆盖了国家管辖内和管辖外的海域。国家管辖外的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的一次评估显示,在当时已经完成描述的321个EBSAs中,只有10%的EBSAs完全位于国家管辖范围外,但是这10%的面积占到所有EBSAs的34.5%。如果把部分位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EBSAs也加上,在数量上占全球22%的EBSAs在面积上覆盖了全球EBSAs总面面积85.7%[3]。去年通过的联合国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BBNJ协定》)一旦生效,将建立起建设公海保护区和其他划区管理工具的程序。而科学信息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国家管辖外的EBSAs的描述作为科学共识,可以为《BBNJ协定》下的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是,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作用,需要对现有的EBSAs依据现有最佳科学信息进行更新,其中包括新的数据、新的区域性的专长和知识、新的分析方法、新的分类等。同时,海洋也在经历新的环境变化。此次通过的决定为更新现有的EBSAs和进一步识别和描述EBSAs的工作提供了依据。绿研期待这些工作中在国家管辖外海域的部分可以与《BBNJ协定》的批准工作可以尽快胜利会师,加速关于公海保护的国际决策。

图片

图3 EBSAs 在工作中以完整通过案文提交大会审议,确定提前通过时,工作组主席们和秘书处工作人员互相拥抱庆祝,全场起立鼓掌|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摄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在这个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缔约方会议前后接力之年,卡利给即将到来的巴库气候会议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是重中之重。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三重联结不可忽视,如何将协同治理的内容反应在案文里是其核心。在两周的讨论过程中,就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概念、如何体现气候问题的紧迫性、减排和适应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否包含损失与损害问题等,开展了主要磋商。在最后的磋商中,代表们既希望可以加强两个议题的协调,但又担心会过度干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进程最后通过的案文里,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凌晨反复拉锯才得以通过。

在最终通过的案文中,除了对气候与生多两者科学机理上有详细表述之外,更是提出要在《里约公约》下建立一个协调气候与自然的联合工作项目(Joint Work Programme)。该联合工作项目会由里约公约联合协调小组(Joint Liaison Group)来整理,并在下届缔约方会议之前提交给SBSTTA。对于该联合工作项目的理解和定义仍需探讨,但其设立的目标旨在加强CBD和UNFCCC两个公约之间的协调与联动是确定的。

由于该议题的重要性,除了谈判进程之外,大会还在高级别论坛当天举行了部长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专门会议,着重讨论了该关联议题在本次会议和接下来两届的UNFCCC COP之间的政治进程,强调协同推进的重要性。

监测框架 Monitoring Framework

监测框架为评估“昆蒙框架”的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的执行进展提供依据,也是支持规划、监测、报告、审查机制的重要工具。COP15审议决定将2011-2020年作为报告和监测“昆蒙框架”执行进展情况的参照期,通过了“昆蒙框架”的监测框架及其后续完善所需工作,并在COP16上完成其制定工作。决议还设立了一个指标问题特设技术专家组,为监测框架进一步投入运作提供咨询,并将其工作成果提交SBSTTA审查并报告审查结果,供SBI和COP16审议。

两周时间里,代表们就更新的监测框架和指标、二元问题清单、行动目标22和行动目标5增加的指标、指标纳入相关进程主流、由全球环境基金为监测提供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对监测框架使用情况的审查、填补监测框架中的空白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个别指标的国别适用性和监测能力差异情况,和是否在其他监测报告体系内的重复性,多种数据来源采信和参与全球审查的机构类型都进行了磋商。关于监测框架更详细的介绍和背景知识,欢迎参考迈向COP16 | 当你决定去卡利——监测框架篇

图片

图4 蓝区生活的一些乐趣: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摄

写在最后

原以为难熬的两周转瞬即逝,戛然而止之中意犹未尽。绿研团队的收获丰富:不仅是对公约和昆蒙框架的理解和各议题讨论的内容,更重要的收获是在不同国情和背景下的思辨、多方融合的紧密参与、以及友谊与合作的萌芽。绿研团队在多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进程下跟进十余年,还是首次遇到如此融合与多元的会议。虽然在成果上依然有不“靠谱”(COP)的地方,但在过程中的靠谱,体现了主席国哥伦比亚的魅力、倾尽全力的组织和本次大会的主旨“人民的峰会”和“与自然和谐共处”。谈判内的唇枪舌剑不掩谈判外各场火热的边会与活动的精彩。此外,由于中国作为上届主席国的影响力,中国的社会组织也从无人跟进此公约,到本次远赴卡利的十多家机构携手共进,组成了会议现场对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的了解平台。

人心的偏见是最厚实的墙壁,也感谢在这次会议中打碎了这些桎梏。我们接收到原住民摇旗呐喊的渴望,理解了环境正义和非洲后裔问题背后的血泪,更是辩证地讨论了资金、金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资源调动等已经在国内开展的工作。虽然和国情相左,治理方式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让各方采取了不同的道路,有了多元的思考。但如不能互相从了解到理解,则实现对话无望。终究,我们希望实现的,是维护一个共同的国际治理进程和框架,不让任何一方掉队来守护共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谈判过去,转换角色,绿研团队开始做好积极的落实和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相聚COP16续会和两年后的亚美尼亚时,我们可以展示昆蒙框架下的进展,“卡利精神”下的进步,再次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治理进程。

千言万语中,

Gracias Cali! ¡Muchas gracias, Colombia!

绿研团队即将出发奔赴阿塞拜疆巴库,还请继续关注我们在UNFCCC COP29下的追踪与分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星球公社)

阅读 10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