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业界动态 > 公益组织动态 > 正文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媒体:快懂百科  作者:内详
专业号:关注森林资讯
2025/9/22 10:00:25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英文名:The 5th World congress of Biosphere Reserves,简称:5th WCBR),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于2025年9月22日至27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会议。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大会[a],吸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参会。大会会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制定未来十年发展蓝图,并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5]大会组委会联合“蚂蚁森林”开展“零碳办会”活动,截至2025年8月底,参与人数已达335万,积累碳汇4452吨,超过大会预计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办会。[8]

会议背景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World Congress of Biosphere Reserves,WCBR)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MAB)体系内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于1971年发起,约10年召开一次。会议回顾过去10年“人与生物圈计划”实施情况,制定面向下一个10年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发布以举办地城市命名的全球宣言。其作为联合国发起的跨政府、跨学科国际科学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涵盖了738个全球最重要的生物保护区,占地球陆表面积的5%。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人与生物圈计划体系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际会议。1973年,中国加入该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截至2023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已在明斯克(1984年)、塞维利亚(1995年)、马德里(2008年)和利马(2016年)召开4届。[6][7][9]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居亚洲首位。

会议历程

2022年5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9]2023年6月12日深夜,巴黎传来消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5次会议审议,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2025年9月22日-27日在中国杭州举办,该大会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6][7]2024年11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主题标志LOGO设计方案,最高奖金20000元。投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10日24时止(以邮箱收件时间戳为准)。[10]2025年3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主题Logo发布,创意灵感来自“三潭印月”。[9]5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召开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标发布暨官方网站启用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大会筹备有关情况。[1][2]9月16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浙江省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9月22日-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

会议规模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大会[a],吸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000余位境外代表。[5][3]

会议内容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对“人与生物圈计划”过去十年的实施成效进行回顾总结,讨论通过该计划面向未来十年发展的全球战略与行动计划,与会代表还会实地考察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见证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人与生物圈发展的杭州实践。[1]大会会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制定未来十年发展蓝图,并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5]大会组委会联合“蚂蚁森林”开展“零碳办会”活动,截至2025年8月底,参与人数已达335万,积累碳汇4452吨,超过大会预计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办会。

活动成果

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持续改善。在生态系统与物种监测方面,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野外台站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联合开展全国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揭示其演变趋势与驱动机制,为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决策、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基础科学数据。建成“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对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土壤微生物、森林、草原、荒漠等生物多样性主要类群和类型开展系统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11]

在新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开发了集图像、声纹与视频于一体的动植物物种智能识别技术,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武夷山、卧龙、车八岭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开展示范应用,为“智慧保护区”建设、管控分区、生态修复和廊道规划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11]

在科技战略咨询方面,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作用,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长江十年禁渔、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价值核算等国家重大决策提供重要支撑。组织开展面向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进一步摸清生态本底,持续服务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会议官网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官方网站[b]作为本届大会的唯一权威发布与会议服务平台,是大会信息的核心枢纽,更是全球生物圈保护区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会成为连接参会者、关注者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桥梁,传播“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理念,探讨生物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网站以绿色和蓝色为主色调,象征森林的生机与蓝天的纯净,同时通过动态图组、高清图片和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现全球生物圈保护区的壮丽景观和发展成果。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网站共设立“关于大会”“参会服务”“媒体中心”“杭州欢迎您”“常见问题”五大核心板块,设置中、英、法、西班牙四种语言模式,兼容全球主流浏览器。无论身处何地、使用何种设备,用户都能轻松畅享大会资讯。

举办场地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举办场地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该场地占地面积19.7公顷,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地上5层和地下2层组成,是集会议、展览、餐饮、旅游、酒店、商业、写字楼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综合体。共分为五大功能区:会展中心(包含展览、会议及城市客厅)、上盖物业(A、B、C三栋塔楼)、地下商业(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及机房、屋顶花园(会展中心顶部)。另有辅助功能设施:平台体系,屋顶造型及绿坡。这里已举办多场国际盛会,特别是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

image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图

会议图标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标灵感源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以杭州首字母“H”为核心,巧妙融入“与生物圈和谐共生”的“人”的形象以及一座“连接你我,联通万物”的“杭州桥”的形象,彰显了杭州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主元素“圆”的形态由一个个“生态原点”构成,共同勾勒出一个与万物互联互嵌的“地球”。每个点都仿若一个鲜活的“生命(生物)”,彼此共生共荣。“深海蓝”与“竹青绿”的色彩搭配,模拟了杭州生态垂直带谱,巧妙衔接了全人类对生物圈“水陆空立体保护”的核心诉求,同时把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山水格局转化为视觉语言。

image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标

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

阅读 54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