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蚯蚓是稳定碳的“功臣”,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媒体:中国绿发会  作者:杨晴雅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1/1/7 9:11:07

蚯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蚯蚓是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环节动物,以腐烂的植物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靠吞食土壤和沙粒获取并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质,从而也松动了土壤。这个特征使蚯蚓在被大量引入农业的同时,也被挂上“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的罪名。

然而,各项研究表明,蚯蚓不仅不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还能在土壤里储存碳等有机物质。

美国普渡大学与史密森学会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所成立的研究小组表明,北美森林里的蚯蚓可以分解落叶和草根中的碳并将其储存在土壤里。原本停留在土层表面的干草和落叶经过有机物氧化过程后,很容易将碳释放到大气层中,但在经蚯蚓消化过后便能在土壤里留存很久。蚯蚓的存在可分解落叶层,有助于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分散。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傅声雷和副研究员张卫信等更是发现,尽管蚯蚓会在短期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它们还稳定了大部分消化过的碳。蚯蚓在同时加快碳矿化和碳稳定的过程时,将多数碳固存在了土壤中,因此总碳排放量与没有蚯蚓的土壤相差不大。然而经过蚯蚓分解的土壤,既增强了土壤的碳储存能力,还有助于植物生长。

对于另一种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的排放,研究表明,只有当蚯蚓密度高于正常密度N2O才会增加,在正常密度下N2O排放和无蚯蚓的土壤差别不多。研究人员认为,即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因蚯蚓数量增多而增加,矿化和硝化速率也不会增长,因为蚯蚓在促进碳汇的同时形成了氮汇,从而阻止了氮矿化和硝化速率的增加。在正常蚯蚓密度下,土壤并不会排放更多的N2O。

由于地球上有超过3000种蚯蚓以及多种土壤,对于蚯蚓准确的固碳能力还需更多研究。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小组所用的蚯蚓源于欧洲,张卫信等人则用源于西欧和东亚的蚯蚓品种,这些蚯蚓都是遍布全世界的普遍品种。他们认为,我国南方最常见的环毛类远盲蚓属蚯蚓有着很强的保碳能力。为了评估蚯蚓的碳固存能力,张卫信提出了计算碳固存系数的公式,量化了蚯蚓对土壤内碳含量的影响。

除了对于营养物质的储存,蚯蚓还能修复改良土壤,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且其体内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饲料、鱼饵甚至入药。蚯蚓粪本身也是一种有机肥料,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将蚯蚓运用到农业中,正是利用自然的产物改善自然,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进一步。

作者/绿会志愿者

 

阅读 206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