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地球气候“把脉”装置亮相科技周

媒体:百度  作者:金台资讯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0/8/27 6:56:04

“为气候‘把脉’!给地球CT!”5月23日,一项“科研神器”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军事博物馆重大成就北京展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现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费可测博士介绍说:“它叫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可为天气气候及灾害预测预警提供准确依据。”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费博士说,2009年,我国气象科学泰斗曾庆存院士同老一辈科学家就萌生了“建立自己的地球模拟器”想法,经数位院士、百位科学家不懈努力,于2018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项目建设法人,清华大学为共建单位,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总投资125521万元,建筑面积24310平方米,装置将在2021年基本建成,2022年完成验收。拟建成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为核心,软、硬件指标相适应,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将研究地球系统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探究上述相互作用对地球系统整体和我国区域环境的影响;融合模拟与观测数据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实现对地球系统复杂过程在中尺度分辨率的定量描述与模拟,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项目建设结构与内容示意图

天气是影响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条件越来越便利,同时,准确的天气预报也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开创者,著名大气动力学家曾庆存院士带领中国气象学科发展位于世界前列。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应用研究上,曾院士亲自挂帅,指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团队,致力于开发地球系统模式数值模拟系统(为全球尺度模拟系统,具体包括大气、海洋、陆面、陆地生化、植被动力学、海洋生化、大气化学、日地空间环境、大陆冰盖、固体地球)、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尺度,包括区域云可分辨天气预报、大气污染预测、气候变化、农业旱灾预测等)、超级模拟支撑与管理系统、支撑数据库和资料同化及可视化系统(大数据及其展示系统)、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及土建配套设施。

现场解说,装置核心指标为:具备对地球表面全圈层模拟以及对各类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精细描述能力,全球尺度地球系统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10-25km,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空间分辨率达到3km,重点区域空间分辨率达到1km(重点区域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装置峰值计算能力不低于15 PF,存储不低于80 PB,拥有国内第一个支撑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的完整数据库和资料同化系统,具备面向地球系统的国际领先的支撑管理系统和国际先进的可视化系统。

此外,精准的天气预报还是气象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洪水、暴雨、台风等灾害,给民众国家造成的损失往往取决于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从气象台观测、经验预报,到高科技精准预报时代,新中国的气象预报事业,在曲折发展中,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费博士告诉记者,在曾院士的带领下,地球系统模式在去年已经实现成功运行,许多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该装置的第二代升级版本也即将发布,还包括了许多国际上首创的模式创新,从而为“解读地球计划”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也可以自己为地球做CT。

阅读 171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