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 学习 > 正文

南方低碳2012年度绿色进步奖(图)

媒体:南方日报  作者:谢庆裕
专业号:犊犊
2013/1/11 10:24:38
2012年的绿色进步集中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创新上。
2012年的绿色进步集中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创新上。
CFP图片


绿色进步奖第1名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章

“美丽中国”首现党代会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章

“美丽中国”首现党代会报告

    获奖理由: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并在全新视野下作出更深的拓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而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写入报告,并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大发展理念,充分说明中共作为执政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远见卓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章,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事件回顾: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个充满诗意的词汇令人印象深刻。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之后,生态文明建设也被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

    党的十七大,“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报告还首次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绿色进步奖第2名

珠三角成PM2.5发布首个城市群

全国74个城市开始发布数据

    获奖理由:短短一年时间,PM2.5就从专业术语到百姓皆知,从官方避而不谈到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层层强力推进监测。可见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但没有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反而令市民更加自觉关注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治理空气污染的一大推动力。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之后,接下来,恐怕还要加强对公开信息的解释细化,以及落实更为具体长远的空气治理行动。

    事件回顾:自2011年末被舆论广泛发酵之后,PM2.5仍然是2012年最受关注的一个环保热词,但相对于前年主要来自民间的呼吁,人们在2012年看到的更多是官方对PM2.5监测发布的强力推动,成效明显。

    按照国家要求,新增PM2.5等3项指标的“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分几步走: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而广东再度先行先试。3月8日,珠三角17个监测站点从当日起正式公布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珠三角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按照新标准公布监测指标并评价空气质量的城市群。6月5日世界环境日,珠三角公布监测数据的站点增至62个。数据公布近一年来,空气质量成为市民与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10月珠三角多个城市灰霾持续,PM2.5连续十多天超标,也倒逼广州等市环保部门出台了更为细致的空气污染防控方案。

    从全国来看,历时近10个月,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任务也圆满完成。12月31日,环保部宣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共74个城市、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已建成或改造完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包括PM2.5等6项目的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信息。

绿色进步奖第3名

多哈通过延长《京都议定书》

气候大会“强行”开花结果

    获奖理由: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第一次在海湾地区举行。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2012年底结束,本次会议成为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德班平台”开启的关键时间节点。多哈谈判从形式上继续推进了国际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京都第二承诺期艰难地得到了延续,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协定。不过,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等国接连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脱离,欧盟、澳大利亚设定的目标较为软弱,都使未来全球能否控制高排放蒙上阴影。

    事件回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于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闭幕。大会通过了决议,确定2013—2020年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决议中写入了欧盟比1990年减排20%等部分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大会还通过了2020年开始的新框架公约的起草计划以及有关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的决议,各方就防止全球变暖达成了一揽子共识。

    规定发达国家减排义务的《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为2008—2012年。挪威等国将参加第二承诺期。《京都议定书》作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框架得到了维持。

    在为期两周的会议中,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给出资金援助的具体展望,发达国家则由于财政短缺而不愿承诺具体金额,谈判进展缓慢。有关援助资金的决议再次确认到2020年的官民援助总额为1000亿美元,并敦促发达国家增加援助额,努力达到与2010—2012年相同的水平。

绿色进步奖第4名

国家投1700亿推进节能减排

百亿新能源补贴发放到位

    获奖理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加大对推进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对我国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具有较大影响,在这方面财政政策大有可为,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新能源的补贴的发放也一定程度解决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

    事件回顾:中央为应对“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严峻形势再度释放产业红利。财政部去年5月24日对外宣布,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一年增加251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发展资金和中央基建投资中安排的资金,合计将达到1700亿元。

    同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监局发布新一期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此次发放时间迟滞一年半,补贴期为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将向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发放补贴113.45亿元。

    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增长67倍,年均增长超过50%。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充足、清洁的能源供应,也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有利举措。

绿色进步奖第5名

广东启动碳交易试点

成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省份

    获奖理由:国务院和广东省政府都把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列入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广东在碳交易上先行先试,结合广东特色,尽可能涵盖主要的排放行业,并率先探索省内不同区域之间开展交易的可行性。相比较以前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手段来推进节能工作,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节能减碳新机制。对于广东来说,这也是一项重大体制机制创新,对广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事件回顾: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当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州碳交所)揭牌,并且做了第一单“生意”:广东省内四家水泥企业以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为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一期着重在部分重点行业开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2年2013年上半年为筹备阶段,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为实施阶段,2015年为深化阶段。其中首批九大行业827家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这些企业能源消费约占全省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广东省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立碳排放权在市场主体之间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的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省情、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率先启动省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绿色进步奖第6名

西气东输引入民资三线同时动工

预计年减排1.3亿吨CO2

    获奖理由:西气东输三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运输大动脉。开工建设这一重大工程,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事件回顾:2012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在北京、新疆、福建同时开工,该工程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主要气源来自中亚国家,国内塔里木盆地增产气和新疆煤制气为补充气源。

    西气东输三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可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每年可替代煤炭7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对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54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