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物种可通过减少繁殖应对气候事件

媒体:科技日报  作者:张梦然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0/9/8 8:21:46

科技日报北京8月26日电 美国科学家团队发布一项生态学报告称,委内瑞拉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鸣禽在干旱期间会减少繁殖,平均长期生存率更高的物种减少得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寿命长的物种或能通过减少在这些年份里的繁殖,缓解胁迫性气候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相关论文24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气候变率包括干旱频率和强度,预计会随未来变暖加剧而增加。一般来说,寿命长的物种繁殖率更低,意味着它们更难从气候事件导致的种群死亡中恢复。不过,生存率和繁殖率之间有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在气候恶劣的年份里降低繁殖率或许是增加成体生存率的一种方式。

此次,美国蒙大拿大学密苏拉分校研究人员托马斯·马丁和詹姆斯·莫顿分析了新大陆和旧大陆的不同生活史(长命种与短命种)的热带鸣禽是否通过降低繁殖率来避免死亡。他们对委内瑞拉和马来西亚的38个不同物种(包括灰胸林鹩和黑背燕尾)开展了多年的野外物种分布研究,包括每个野外场地的一次旱年。研究团队还模拟了三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未来种群动态。

团队发现,这20个马来西亚物种和18个委内瑞拉物种的繁殖率在干旱期间平均下降了36%和52%。对于大部分减少繁殖的长命种来说,生存率相对于无干旱年份有所增加;而繁殖没有减少或是没有显著减少的物种,以及那些重度依赖湿生境的物种,它们的生存率有所下降。就模拟的种群增长而言,气候变化下的干旱对长命种的负面效应小于短命种。这说明长命种或许能通过调整繁殖率,在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异中存活下去。

在这项研究随附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科学家发表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明确了物种的脆弱性,为保育管理提供了信息,但文中也写道,“这不改变栖地状况对物种生存的核心重要性。”

阅读 90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