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业界动态 > 碳中和动态 > 正文

碳中和倒逼城市建设和金融业绿色发展

媒体: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周雪松
专业号:林森
2023/5/16 9:32:3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化的速度及规模重塑了中国的城市环境。同时,这也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议题。”日前,戴德梁行大中华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人们时刻关注的焦点。因此,城市地区的设计、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将继续发挥作用。

戴德梁行日前发布绿色系列研究报告《可持续城市环境建设,筑造城市可持续——从中国的实践中寻找启示》。该研究报告提及一个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和城市宜居性的新概念——“15分钟城市”。这一概念要求城市规划中社区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背景和能力的居民的日常需求,并且步行或骑车15分钟以内可达。

据记者了解,目前,一些城市如上海和北京已经采用了“15分钟城市”的概念。在这些城市中,特定区域内的所有核心设施和服务都可以步行到达。

为了将城市内各个可持续发展的15分钟城市生活圈环境相互连通,城市必须拥有一个精心规划、运转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在方便居民的同时,减少出行时间和空气污染水平。

“15分钟城市”概念还非常注重绿色土地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城市规划模式之一是生态导向型发展,这一模式正在中国进行采纳和实施。

专家表示,为了减少中国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不论是15分钟生活圈内或外,采取下一步行动来实现碳中和都非常重要,而这需要建立起一个“碳平衡”。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双碳”领域首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日前正式挂牌成立。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领域是碳排放“大户”,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占总排放的比重约40%。该中心的成立对于突破建筑绿色低碳领域技术瓶颈,整合建筑绿色低碳领域产业链创新资源,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该中心将积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支撑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为积极打造我国建筑绿色低碳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该中心有望在绿色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建筑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建筑信息模型和城市信息模型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构建低碳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建筑领域融合,带动我国建筑绿色低碳领域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平台联席主管、中国区项目管理服务部主管、董事总经理侍大卫表示:“在考虑中国建筑最佳碳中和解决方案时,需要各专业团队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早期介入和集体输出。此外,能够同时满足居住、办公和商业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是缔造城市可持续环境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ESG驱动因素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国建筑行业参与者的发展和运营决策。此外,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基金公司正在加入全球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探索之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绿色金融与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伟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有多种,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技术进步层面,还是要解决技术融资问题,尤其是需要满足碳中和“卡脖子”技术、“硬骨头”技术创新的融资需求。

张伟告诉记者,有关研究显示,中国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对绿色技术整体处于跟跑阶段、缺乏尖端核心技术、转化率偏低的现实,我国须大力发展绿色天使投资、绿色创业投资。为此,金融业有必要在设立低碳技术转化银行、设立低碳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发行低碳技术资产支持证券等方面进行探索。

张伟认为,当前需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碳金融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引导绿色金融、碳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要积极发展排污权市场,也要积极发展碳权市场;不仅要积极发展原生碳金融市场,也要积极发展衍生碳金融市场。

“在碳权交易、碳技术交易以及低碳技术创业投资等的带动下,碳中和会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张伟认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金融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深化改革改进金融服务的难得机遇。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谷云

阅读 128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