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史上最长气候大会闭幕 市场机制未取得共识

媒体:中国新闻网  作者:夏宾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0/1/17 7:21:50
  在“超时”约一天半后,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终于在马德里落下大幕。纵览气候大会历史,COP25留下了至少两个纪录,即筹办时间最短和谈判时间最长,但它却并不是最成功的一届大会。

马德里当地时间15日13时55分,一场约四个小时的闭幕式,在各方发言里的“固执己见”和“相互道谢”中结束。

COP25主席兼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一边敲下锤子,通过一项又一项决议,一边走着流程让想发言的代表说话,有一两次她出现了口误即马上跟各位代表抱歉道:“因为我也实在太累了。”

如此消耗精力却没能让大会产出让人振奋的成果:通过了涵盖《智利-马德里气候行动时刻》(Chile Madrid Time for Action)和碳市场问题在内的“一揽子”决议。在本次谈判备受关注的《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问题上,各方未能取得共识,并决定在2020年对此问题继续进行审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市场机制未能达成的原因主要是如何落实CBDR(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BDR是从1992年以来所有国际环境及气候谈判的焦点,资金问题是落实CBDR的核心,CBDR仅是原则,但落实到资金是具有约束力的“真金白银”,各国都会本着各自利益坚守“底线”,灵活性有限。

那么,市场机制在明年气候大会上能否取得实质进展?王毅称,在多边机制下,明年达成可操作的“最大公约数”也不易,这里有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也有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反对力量有所增强的影响,“这些都是明年的不确定因素。”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认为,2019年是全球遭遇前所未有气候变化影响的一年,而本次大会难产的成果与气候变化迅猛的影响相比显得苍白。

“大会最终的决议没有反映出科学要求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没有回应正在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们的诉求,更没有保证《巴黎协定》的环境完整性,全球气候行动的整体形势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詹妮弗·摩根说。

尽管如此,马德里气候大会的最终决议对提升气候行动力度的呼声仍有所回应:各国需要在2020年付出更多努力,加强各自气候行动。

“提高力度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则要求,但并非具有强制约束力。”王毅说,谈判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应该首先明确长期目标是什么,这是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率先大幅度提高力度;发展中国家则应在达标路径、达标内涵的变化、达标与资金技术的结合等方面表现出灵活性,以期实现更广泛领域的“提高力度”。

阅读 67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