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权威媒体报道
该国4000多个蜂农
饲养的大约78亿只蜜蜂
集体“消失”
造成巨额损失
而幕后“黑手”直指
异常偏高的气温
蜜蜂缘何集体“消失”?
蜂群数量锐减有何危害?
气象因素对蜜蜂养殖又有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对
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
家养蜂群的我国来说有何警示?图为蜂农检查蜜蜂生长情况
我国浙江、湖北、四川等省份是传统养蜂大省,当地气象部门开展过蜜蜂养殖气象服务。中国气象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气象局副局长魏丽华、湖北省当阳市气象局局长朱道华。
蜜蜂集体“消失”并不是首例。从记载看,最早的蜜蜂集体“消失”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从那以后,欧洲许多国家也陆续出现了多次类似事件。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地区蜜蜂集体“消失”事件开始频发,仅仅30多年时间就导致了美国野生蜜蜂种群几乎消失殆尽。这引起了美国许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到了2006年末,美国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蜂群崩溃综合征”。
此次韩国蜜蜂“消失”的原因,据推测可能与滥用农药、昆虫病毒传播以及极端天气气候等有关。蜜蜂生存的适宜温度为15至25℃,韩国今夏持续高温、多雨天气,高温会导致蜜蜂停止工作,连续降雨会使得蜜蜂无法采蜜,这些都威胁整个蜂群。图为蜂农放蜂
魏丽华分析:
根据媒体透露情况,韩国蜜蜂集体“消失”受当地高温天气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在高温天气下,蜜蜂会停止采蜜,持续采水和扇风降温会导致蜜蜂消耗大量能量,不仅影响蜜蜂食物供给和幼虫哺育,还容易引发病虫害,导致蜂群大批量死亡。
除此之外,持续高温天气对蜜源也有影响,当室外气温达到35℃以上时,蜜源植物水分蒸发就会加大,从而导致花蜜减少。
蜜蜂集体“消失”
对植物授粉带来较大影响
据统计
超过80%的农作物需要蜜蜂授粉
事实上
随着野生昆虫种类和数量减少
人工养殖的蜜蜂授粉就成了
许多虫媒植物增产增效的关键因素
它们不仅会为人工种植的农林作物授粉
也会随着蜂农去往山林
为野生杂草和树木授粉
从而提高了植物生存和繁衍概率
作为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蜜蜂授粉产生的经济效益
要比蜂蜜产值高10至15倍
那么问题来了
气象因素对养蜂业有哪些影响?
自古以来,养蜂业具有逐花而来、靠天“流蜜”的特点。蜜蜂是社会性昆虫,个体和群体对气象条件要求不一。
蜜蜂群体通过消耗食料来调节巢内的温度和湿度,养蜂者需根据其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及外界气象条件变化创造适合蜜蜂生活的条件,减少其能量消耗,促进蜂群健康生长。图为蜂农向工作人员示范割蜜
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与气象条件也密切相关。
气象专家通过研究蜜源植物开花期和泌蜜量丰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能对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情况做出预测,进而帮助蜂农选择蜂场放蜂路线,从而提高蜂蜜产量。“蜜蜂生长发育及其活动对环境气温、湿度、光照、风等因素极为敏感。”魏丽华说,作为变温动物,蜜蜂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15℃至25℃,我国养殖面积较大的中蜂和意蜂个体安全临界温度分别为10℃和14℃。
气温低于上述量值时,蜜蜂就会逐渐呈冻僵状态;超过40℃时,蜜蜂就会基本停止采蜜活动。
当湿度过大时,花蜜不易浓缩,外出采粉的蜜蜂也面临翅膀过湿无法飞行的风险;湿度过小,则会严重影响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
此外,光照和风对蜜蜂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光照能够刺激其出勤,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最适宜蜜蜂飞行。当风速超过4.2米/秒时,蜜蜂就会停止自发飞行;风速达6.7米/秒时,难以持久飞行。
气象部门如何服务蜂农?
近年来,养蜂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养蜂业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一些养蜂业大县也陆续开展针对蜂农的专项气象服务。
在蜜蜂生产繁殖的关键时节,气象部门会做好精细化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监测预报及分析,以及蜜源植物的物候监测和开花期预测。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湿地生态农业园,蜜蜂正在采蜜 图/张喜娟
“在湖北当阳,蜂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为中长期预报,以旬报为主。”朱道华说,当地气象部门会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发布预警信息,这也是服务蜂农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阳的油菜种植面积高达38万亩,是当地主要的蜜粉源。近年来,市气象局也加强了蜜源作物的物候期观测及花期预测,特别是油菜花、枣花、椴树等花期预测,有效提高蜜蜂采蜜量。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收集了当地蜜蜂产业大户联系方式。遇有灾害性天气时,就通过“惠农直通车”等及时提醒。
若预测出现阴天或气温低于10℃时,会提醒蜂农务必“紧框”,让蜂箱内保持黑暗,同时保证蜂多于脾,这样既能防止蜜蜂出巢也能促使蜂王快速产卵。图为长兴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到养蜂基地开展实地调研
气象专家表示
韩国蜜蜂集体“消失”可能与
当地天气气候状况有关
而从长远来看
气候变化对养蜂业的影响
的确不容小觑
一方面
气象部门会不断创新技术手段
和服务方式
指导蜂农科学合理应对气候异常
另一方面
也需要全社会增强
遏制气候变化的意识
毕竟,假如全球蜜蜂都突然“消失”
对农作物及整个生态系统而言
都将是一次难以逆转的
大危机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编辑:王婉
专家顾问: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气象局副局长魏丽华、湖北省当阳市气象局局长朱道华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