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以下简称“碳汇基金会”)按照国家林草局党组安排部署,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强化履职尽责,践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发展林草碳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林草生态帮扶公益事业,募集公益资金突破8500万元,支出规模突破8700万元,创10年来新高,顺利通过民政部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连续15年获评4A级基金会。
“时尚森林—气候创新碳中和林计划”启动
党建引领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指导引领年轻干部修好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3门课。履行局直属单位党建要求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职责,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
强化党纪教育,推进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坚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日常谈话提醒。加强和规范纪检工作,做好廉政风险排查,聚焦项目管理、资金使用、项目执行方遴选等关键环节,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好巡视整改,提升党建质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局党组巡视反馈意见和局领导要求,全面有序推进整改工作,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1名同志被评为国家林草局直属机关2023年度“四好”党员。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主编出版《林业碳汇和碳达峰碳中和》一书
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碳汇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局重点工作,着力在政策研究、试点示范、能力培训、宣传倡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入推动林草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深化政策研究,助力科学决策。积极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编制座谈会,参与起草民主党派有关提案的答复意见,参加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基于碳汇的企业碳抵消机制研讨会和国家林草局组织的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交流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CCER百问百答》等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认真履行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委员会成员职责,组织制定城市生态系统碳清除项目方法学与计量体系标准,捐资支持3项国家标准和3项国际标准的编制和研究工作。
指导试点工作,推动管理创新。参与指导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深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集体林碳汇政策设计报告。编制完成四川省森林经营碳汇潜力优先区规划。参加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工作研讨会,并指导云南宁洱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开展专题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支持举办2024年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培训班,助力提升世界遗产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各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林干院开展林草碳汇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人。支持林干院开展“碳汇计量评估师”职业课程开发,加强行业能力建设。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天府碳中和专项基金成立
统筹布局 有效释放公益项目效益
2024年,碳汇基金会主动作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深入实施公益项目,碳汇造林、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帮扶等项目多点开花,硕果累累,有效释放了绿色效益。
——碳汇造林和碳中和林项目扎实推进。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顺利竣工。项目共完成造林3.53万亩,栽植油松、樟子松等300多万株,预计未来30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22万吨,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为社会公益资金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示范。
碳汇基金会与顺丰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的顺丰甘孜色达生态碳中和林项目成效斐然。第一期项目营造的4500亩青海云杉长势喜人,第二期项目正在有序开展,预计新造林2300亩,项目将有效改善当地森林生态状况,提升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碳汇基金会时尚气候创新专项基金启动了“时尚森林——气候创新碳中和林计划”。项目一期向四川捐赠100万元,用于营造首片时尚森林,作为碳中和的战略储备。
碳汇基金会蚂蚁森林项目建设全面有效实施。中金公益四川色达生态碳中和造林项目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生态碳中和林项目成功落地,内蒙古库伦旗造林碳汇项目开发进展顺利,四川洪雅林场“国家储备林森林经营高质量碳汇 模式”探索项目启动实施。碳汇基金会助力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成为全国首个达成碳中和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
长三角生态学家之声——2024湿地碳汇与双碳战略研讨会举办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项目稳步开展。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公益项目进展顺利。世界遗产专项基金支持的各类项目有序启动,在公益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彰显。
获得苹果公司(Apple)捐赠资金,支持多方协同合作,探索最佳实践方法,制定国家公园能力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帮助相关部门培养自然保护人才。
启动顺丰年龙自然保护区白唇鹿公益保护项目,委托四川大学联合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了白唇鹿、马麝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实体和活动痕迹,为加强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支持开展的西藏墨脱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社区保护示范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项目成果展——《雅鲁藏布,最后的秘境——墨脱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公益展》,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魅力,传播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
——林草生态帮扶基金项目持续推进。
在国家林草局帮扶办的指导下,及时报送专项基金项目实施及进展情况,配合修订印发《林草生态帮扶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完成2024年专项基金申报工作。有序开展在建项目中期评估、检查验收等工作。项目结项3项,拨付中期款5项,新立项5项,共拨付资金950万元。
——做好服务,创新机制,打造品牌。
持续加强与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中金公益基金会、苹果公司(Apple)、顺丰公司等重要捐赠方的沟通与联络,携手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创新合作机制和公益品牌项目,成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国家储备林碳汇专项基金、红木资源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派员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
强化传播 持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碳汇基金会借助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加强行业宣传、政策解读、案例传播、国际合作、行为倡导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宣传推广,提升全民意识。
参与撰写并发表了《充分认识林草碳汇特点,积极稳妥推进碳汇项目开发》一文,澄清了公众对碳汇的模糊认识,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对林草碳汇的认知水平。主编出版了《林业碳汇和碳达峰碳中和》一书,着重宣传了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成就和典型案例,为林业“双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联合主办绿色金融支持集体林改推进会,充分发挥了绿色金融改革在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成功举办“每个人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体制机制”研讨会,分享了国家公园志愿者参与的探索与思考。举办“长三角生态学家之声——2024湿地碳汇与双碳战略研讨会”,深入探讨湿地碳汇的巨大潜力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顺利竣工
充分发挥自媒体与合作渠道优势,联动多维传播平台扩大影响力。完善碳汇基金会官网信息模块,科学运营碳汇基金会微信公众号,举办系列宣传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与野生救援共同发布《巡护者——为爱穿山》保护穿山甲公益宣传片。
——开展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联合有关机构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主题为“推动森林保护行动,避免错误解决方案:应对气候与自然危机的全球路径”的主题边会,来自气候及自然保护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以森林保护、生物质能及森林碳汇等为切入点,介绍了不同地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的实践经验。碳汇基金会实施的“四川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创新示范项目”“气候与生多协同,共筑公益责任基石”“气候与生多双重护卫者,生态碳中和林与白唇鹿保护”3个案例,入选中国环境资助者网络在大会边会上发布的《气候慈善影响力案例精选》,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联合相关机构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策略与行动”主题边会,与会代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议题深入交流;与相关机构共同举办“中国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行动”主题展览,赢得广泛好评。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之路”系列国际研讨会,有效增进相关各方对“昆蒙框架”目标的理解,推动相关项目落地中国。
同时,碳汇基金会派员参加第八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自然保护论坛,出席“IUCN中国会员网络2024年会暨中日韩会员交流会”,积极借助国际平台,宣传中国成果,推广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支持举办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培训班
谋篇布局 打好“十四五”收官之战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碳汇基金会将立足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新策略面对新挑战,以新思维迎接新机遇,以新行动开创新局面。
持续深耕应对气候变化公益事业。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优先区规划,推广应用碳汇计量标准与方法学,打造示范项目与样板工程。密切跟踪现有企业碳中和林项目进展,强化质量监管与成效评估,确保造林质量与碳汇效益双优。积极谋划新项目,依据战略布局与生态需求,精准选点、科学规划,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拓展项目规模与地域范围。创新城市绿地碳汇提升模式。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参与主办绿色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会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设立国家公园基金,推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机制创新。做大做强世界遗产专项基金、野生动物保护和可持续生活专项基金。积极参与相关公益平台和IUCN中国会员网络工作,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感和获得感。
深化拓展绿色低碳发展项目。依托林草生态帮扶专项基金、时尚气候创新专项基金、气候生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支持绿色资金进山入林,助力山区林区牧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不断深化宣传倡导和国际交流。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与传播规律,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打造优质融媒体产品与品牌,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与媒体深度合作与联动传播,拓展宣传渠道与受众覆盖面,讲好碳汇故事、传播绿色理念,塑造碳汇基金会良好公益形象。积极参加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继续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之路”系列国际研讨会。加强与国际知名环保组织、科研机构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建与经验分享。
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林草协会学会管理的若干举措》,管好用好公益资金,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重大项目审计;规范专项基金设立,全面加强专项基金管理及管理机构组成人员管理;加强聘用人员管理,严格履行用人审批和备案程序,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严格按规定组织必要的会议活动。
面向未来,碳汇基金会将倾力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和林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布局和研究;推动实施关键生态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公益自然保护地建设,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及物种保护活动;创新推动林草生态帮扶和绿色发展项目,为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图文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提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蔡鸿涛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