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2022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气候行动助力健康老龄化” (以下简称中国报告)。中国报告持续从多个指标角度跟踪中国在气候变化与健康方面的进展,并深入剖析老年人群在各个指标中的表现或所受到的影响。
中国报告由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区域中心领衔撰写,来自国内外23个主要机构的73位专家共同完成。识别二维码阅读报告原文。
这份报告是第三份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通过以下五个领域的27个指标追踪进展: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露和脆弱性;针对健康的适应措施、规划和气候韧性;减缓气候变化及其健康协同效益;气候健康的经济与投资分析;以及公众和政府参与。与2020和2021年的报告相比,2022版中国报告不仅改进了许多评估指标,还考虑到户外运动的热潮以及弱势人群的健康问题,增加了高温对安全户外运动时长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等两个指标。
中国报告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地学系长聘副教授蔡闻佳在报告发布会中介绍了2022版中国报告的几大核心结论:
迫在眉睫:气候变化持续威胁中国居民的健康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威胁亦尤为突出。与1986-2005年的平均值相比,2021年中国人平均多经历了7.85个热浪天,每天多损失0.67小时的安全户外运动时长,潜在的劳动时间减少了7.1%,野火暴露增加了62.7%。与历史基线时期相比,中国居民的健康受极端降雨量和登革热疾病的影响在过去十年中呈现上升趋势。
当务之急:老年人的健康更应受到关注
65岁以上人群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2021年热相关死亡(约24966人)中有76%为65岁及以上老人。与历史平均水平(1986-2005年)相比,在2017-2021年期间,老年人相比全体人群对野火的总暴露量增幅更大(142.3%比60.0%)。同样,与历史基线(1986-2005年)相比,2016-2020年期间,老年人在极端降雨方面的总暴露量增幅大于所有年龄组(263.6% vs. 53.8%)。2020年老年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26.1%。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气候变化对这一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也会迅速增加。
尽管老年人更为脆弱、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但在媒体关于健康和气候变化的报道中,涉及老年人的内容占比却很小。鉴于他们对气候相关风险的脆弱性,以及他们对医疗系统的依赖性,必须更好地保护他们免受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既要将健康问题纳入气候行动,又要在健康战略中应对气候风险。
近两年来,学者和决策者对气候变化和人群健康议题的认知度持续上升。在2022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中国首次将“减少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工作重点。这些进展与2021年发布的中国报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议相呼应。从2020年到2021年,中国学者发表的与气候和健康相关的文章,以及媒体对于气候和健康的相关报道数量,分别增长了14.2%和2.8倍。
然而,关注度的提升并没有完全转化成全面的行动进展——适应和减缓方面的行动进展喜忧参半。好消息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监测、预备和应对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卫生和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深化。但在国家层面依然缺乏专门的健康适应计划,也没有开展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全面评估。同时,2021年在减缓方面,持续的新增煤炭投资、创纪录的煤炭消费、剩余的大量化石燃料补贴以及活跃度有待提高的碳市场都是令人不乐观的信号。
实现双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人群健康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既可以降低未来气候风险,有效保护民众免受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绿色复苏之路。报告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对适应问题的重视,加快对气候可恢复能力的投资;二是制定专门的健康适应气候国家规划;三是在卫生政策中优先考虑气候变化,并特别关注弱势人群;四是加快退煤步伐,将健康因素纳入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设计;五是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低碳经济,鼓励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消费,以加强中国在全球低碳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能源安全。
在10月30日举行的《2022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和《2022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全球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柳叶刀倒计时”共同主席、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教授,《柳叶刀》杂志亚洲区执行主编Helena Wang女士,“柳叶刀倒计时”全球执行主席Marina Romanello博士进行了在线致辞。北京理工大学张弛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诗卉助理研究员、蔡闻佳副教授对报告进行解读。清华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地学系主任罗勇教授主持了报告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李湉湉、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敏、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环境生物技术教授Meisam Tabatabaei、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中国探险协会秘书长张锐、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参与了线上圆桌讨论。
在谈到如何通过传播帮助提升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和跨越气候行动障碍时,余冲表示:近几年,受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和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度和关注度显著提升,要弥合人们在认知、意愿或行动能力上的不足,未来的传播工作应当:满足公众“了解气候变化”和“找到解决方案”两大方面的需求;将与个人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制作不同形式的传播产品,打造生活场景化的气候叙事;在设计传播内容时,重点考虑提升气候行动的个人价值获得感,也就是除了能共同助力气候、环境目标之外,个人如何收获气候行动的益处和乐趣。
余冲也对还在观望、犹豫加入气候行动的人给出了三点劝勉:第一, 没有人能够在气候问题面前做旁观者,我们需要通过气候行动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第二, 每个人都会有行动瓶颈,这很正常,发现和识别瓶颈是疏通气候行动阻碍的开始;第三, 气候行动并不是一套规范的操作指南或者一种牺牲,而是每个人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方式表达:我在乎。加入应对气候变化,从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气候行动开始。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