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 心得经验 > 正文

将到天心宜驻足

媒体:原创  作者:华韵
专业号:华韵
2012/8/25 11:26:06

将到天心宜驻足

 

                           龙巧玲

 “阁峙九天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这是天心阁阁楼上的楹联,对于天心阁的气势、所处古城长沙城的地理位置有生动的描述,但流传较广的还是那幅:“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

   现任天心阁管理处的张少林主任,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天心阁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潜心钻研,收集、整理与天心阁一切有关的文字和资料,为挖掘天心阁的文化资源不遗余力。他觉得我也应该是天心阁的有缘人,于是,在他的支持下,阳春三月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专程从京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长沙,再一次登上了天心阁,近距离地沐浴天心的神彩光芒

  一为祀神而建

古代认为天象下应人事,故天象之变乃至自然现象的异常,皆预兆人间灾异的流行和国家的治乱。古代的学者都坚信,支配星球运行和季节更替的力量,同样也支配人间的各种事务。天界与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所以天人之际是可以通过某种法则进行交流。而长沙地名的正是根据古代星像学得来的,天上有28星宿,28星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布,其中南方七宿叫“朱雀”,在“朱雀”尾部有颗小星,叫 “长沙星”,与“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所以长沙又有“星沙”、“星城”的别称,而这座阁搂建好之后古人认为它所处的位置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所以天心阁原名叫“天星阁”

天心阁究竟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现今发现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四十一年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里首次提到了天星阁.

始建天心阁就是为祭祀星神。自隋以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形成走向盛行,文人士子皆把求功名入仕途作为毕生的最高奋斗目标。其时,朝廷掌管史禄籍科举功名的尚书省,称为文昌府。中国人又素有天人一理的理念,认为人间既有掌管官吏禄籍功名之官。那么天上定有司禄籍功名之神,于是星象学上命名天上某一星座为文昌星,即文曲星,并明确其为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与人间朝廷的文昌府完全对应.

 明崇祯12年《长沙府志》卷一开卷便说,“国有分野舆地之气,与星相属,有事则见于天。登灵台而望云物,考顺逆而察灾祥,修省消弭。于是乎在作《星野》”。由此可见,天星阁古时处于长沙城内地势最高处,便成为了古人观测天象的灵台和祭祀天地的神坛。明后期至清初演化的星与心相通,故至乾隆卅九年时便正式专称天心阁

  长沙之名出于天上星宿,天心阁又地处长沙古城最高的龙伏山之鼎,.可谓纳天然之灵气,是块风水宝地。在神学信仰主宰的古代社会,人们虔诚地祭拜天神长沙星,祈望长沙安定富强、自我家兴人寿。文人士子们更是纷纷来此祷告,期望主管文运科名的文曲星保佑自己能金榜题名、平步青云

清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天心阁时,\时任湖南学政李汪度,撰写的《重修天心阁记》引经据典精地概述了天心阁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人文景观、文化渊源、并点明重修天心阁是为了“振人文答天心”,以保佑长沙文运昌盛、代有贤良,成为重修天心阁记的名篇佳作,也使得天心阁从此声名远播

二屡废屡兴

天心阁历来就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历朝历代为官民所重,但它屡遭战火损毁。明末时天心阁只有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嘉庆年间,重建为三层;乾隆十一年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同治年间湖南巡抚幕府,后来成为近代中国派往西方的第一位外交使节的郭崑焘也撰写过《修天心阁记》。郭崑焘详实地叙述了从咸丰至同治的五年中天心阁的修葺情况。此文由郭本人用篆体书于石,由他人雕刻,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

民国初期,天心阁进行过全面修缮加固,。政府提议将天心阁古城墙一并拆除,当时的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先生挺身而出,力陈利弊,并慷慨声言,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得到了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拥护。1938年,日寇侵华战争战争中,天心阁在蒋介石提出焦土抗战作战思想下的“文夕大火中,化为灰烬.

天心阁虽然命途多舛,庆幸的是在屡废屡兴中却愈加气势雄伟壮观生色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市人民政府将天心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重新复建名阁于明城垣上。主阁3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32副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悠清越。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留为广庭。广庭东面筑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炮洞均加修葺。”如今在天心公园内还砌有假山、凉亭,室内收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人们游览休憩的一个好处所。

三军事要领

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随着历史的更迭自然也成了兵家必据之地。至今,天心阁还有保存完好的“月城”,“月城”又名“瓮城”,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囤放兵勇和放置炮台的地方,炮台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炮洞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的放置近射程大炮。据史料记载,天心阁古城墙月城内还有密道,是在战时危机时刻作为避险逃生和运输粮食弹药的通道,但密道湮灭已久。天心阁古城墙的这种月城结构,在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的实例中十分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城防工事具有重要价值。

清道光三十年,湖南巡抚骆秉章为了增强城池防御能力,让神灵与军威合一,下令将长沙北郊铁佛寺内的两尊大铁佛铸成一大一小的两门大炮,大的重五千斤置于草潮门城上,命名“红袍大将军”。清咸丰二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直达城南及天心阁下,在战时危机时刻,提督向荣下令将火力十分威猛的“红袍大将军”抬上天心阁城头轰击太平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南城外一带被太平军盘踞的房屋均被轰倒,西王萧朝贵被“红袍大将军”击中阵亡。太平军围攻长沙80余天,攻城不克,又损兵折将,只好绕道继续北上。长沙成为太平军当年入湘以来唯一没有攻破的城池,得益于长沙古城墙及月城的坚固与巧妙,天心阁古城墙上至今仍置放着当年那门著名的“红袍大将军”

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就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7月,工农红军攻入长沙,彭德怀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报告。1938年,天心阁在文夕大火中化为一片瓦烁。

此后,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于世人面前,而雄伟、壮观的天心阁及其古城墙,也就成为了长沙人民的骄傲。

为了纪念在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抗日将士,1946年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在天心阁公园里修建了崇烈门,牌坊的四根柱子上题有两副对联,居中一副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两旁的一副为“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同时还建有“崇烈亭”,崇烈门及其亭额“崇烈亭”和背面的匾额“崇德”都出自蒋介石手笔

四毛泽东与天心阁的故事

与蔡和森戏改对联

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很喜欢到天心阁来。湖南第一师范在妙高峰,原先有一条小山路通往天心阁,距离只有三华里。毛泽东酷爱风浴、雨浴,遇大风雨时,常常一个人从山路直奔天心阁,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课余时或者礼拜天,还常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里面静心看书,有时又与蔡和森等同学来天心阁游憩、登高望远,畅谈国事。

有一天,毛泽东和蔡和森来到天心阁,两人边走边聊,畅谈心得、理想抱负和对时下政治形势的看法。说着说着,两人的情绪都不约而同地激动起来,毛泽东将手中的书一挥,说到:“走着瞧吧!”紧接着,毛泽东将话锋一转,说:“民间有一副天心阁与橘子洲的对联下联是‘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我们来对一个新上联。”蔡和森略有所思,想起前次几位同学一起游岳麓山的情景,当来到观音阁时,正看到一个和尚在六朝松旁舞剑,动作敏捷矫捷,虎步生风,恰遇空中轻风阵阵,松枝随之摇摆。于是,蔡和森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上联:“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泽东听罢,说了一声:“好!”稍有停顿,毛泽东接着又说:“但要改一个字,把‘也’字改成‘同’字,就完全符合格律了。”两人相视一笑。

-天心阁名联给青年毛泽东的启迪

19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第一师范后。他的勤奋好学与不凡天赋,深深打动了学贯中国的导师---“板仓先生”杨昌济,在他的关怀与教导下,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动荡的时局却不断打破学生们纯净的校园生活---在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与复辟称帝的斗争中,湖南军阀汤芗铭以武力逼走了孔昭绶校长,毛泽东也险遭逮捕,残酷的现实使毛泽东对教育救国与改良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在孔昭绶遭汤芗铭通缉以后,毛泽东一度情绪有些低落,这时第一师范的老师兼训导主任黎锦熙、方唯夏陪同毛泽东来到了天心阁,在古老的城墙、雄伟的天心阁下,比毛泽东大三岁且同是湘潭老乡的黎锦熙教师及时用华盛顿八年苦战,屡遭挫折,坚韧不拔,终成伟人的事例教育他,用天心阁中清代学者黄兆梅的名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启发他,使毛润之悟出一个道理:“前途是坎坷,真理是难求,可不管它万般艰难困苦,不管它黑云压城,只要将‘万家烟火’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天下忧乐记在心上,人自高远,心自广博,妖雾迷漫,总不过是一时的过眼烟云!”此后,他通过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他书本以外的知识,锻炼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

1960·毛泽东重登天心阁

1960年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这年5月,毛泽东来湖南考察农村工作,住在长沙蓉园。15日周恩来专程到长沙向他汇报工作。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紧迫,两人畅谈了几个小时,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到户外去活动一下。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走,我们到橘子洲和天心阁去看看!这是我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经常去的地方。”两人同乘一辆轿车远眺橘子洲后继续向天心阁驶去,毛泽东谈论橘子洲话题的兴致仍然未减,他脱口念道:“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并说:“恩来,请你对出下联”。周恩来对于长沙并不陌生,“文夕”大火后,他最先赶到长沙,领导善后工作,几次到过天心阁,也曾听人说过关于天心阁的一些历史此事。他接过毛泽东的话说:“让我慢慢想想。”轿车到达天心阁,一行人一路攀登,来到原天心阁基台下前坪,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二十二年前天心阁在长沙大火中被毁后,目前还没有重建,眼前是1956年新建的天心阁茶楼。”伫立良久,毛泽东感慨道:“旧事难忘!”周恩来接着说:“新天街阜。”话说间,忽见一群野鸽从天心阁茶楼顶上“呼”的一声飞起,冲向半空,盘旋两周后相继飞回楼顶嬉戏起来。见此情景,周恩来灵机一动,对毛泽东说:“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毛泽东听罢,诧异地问:“你什么时候见过这副对联?”周恩来说:“没有,是天心阁茶楼上的鸽子启发了我。”毛泽东说:“武者同宗,,诗者共韵,天下一脉。

最有意思的是:青年毛泽东曾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在长沙街头张贴征友启事:“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 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人们更愿意相信精通中国文史的毛泽东肯定知道中国古代星象学关于二十八星宿的传说,而这也一定是毛泽东眷顾天心阁的主要原因

五文化回归

作为潇湘名楼,天心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2010年,在张少林的积极倡导下,天心阁景区把传承文化、彰显特色作为工作入点,努力打造品牌,增强天心阁历史文化张力。进一步明确景区形象定位,深度挖掘天心阁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核心元素,实施了天心阁主阁楼文化陈列展示及文昌帝君、魁星像恢复工程,还原天心阁“观星象、祭天神”的建阁初衷,彰显天心阁“振人文、答天心”的祭祀文化特色。

墙面四周镶嵌的青石板上刻有“历代湖南状元名录”、“历代长沙进士名录”、“明清长沙府著名科举人才名录”等内容,神像两边的梁柱上有一幅晚清重臣、湘军统领曾国藩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垂训意无穷,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下联是“读书期有用,居仁由义,岂徒在科第文章”。

在中国文物古迹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上,天心阁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张少林说,我和同事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目睹天心古阁的神彩芳华,了解她的人文历史,更加热爱我们深邃的中华文化!

阅读 148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