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人意识到,人类的活动跟大自然的关系导致越来越多的危险,除了动物将病毒传给人之外,还包括地球升温导致流行性传染病大规模向北部地区转移,以及冻土层的解冻可能释放出无数可能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菌和病毒。
2019年11月8日南谢德兰群岛冰层融化的景象。随着地球升温,极地冰层融化加速。丹麦最新研究称,格陵兰岛近30年来冰盖融化的相关数据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保持当前速率,格陵兰岛冰盖将持续融化,并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厘米。(图片来源:法新社)
【冻土层解封打开潘多拉魔匣】
永久冻土层中的史前微生物重新活跃起来,天花卷土重来,登革热北移到欧洲……法新社最近以“流行病,气候变暖的另一个幽灵”为题报道指出,以上种种似乎只会在科幻恐怖片中出现的情节事实上正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家们对气候变暖导致流行性传染病的风险感到不安。
新冠疫情的病毒可能由蝙蝠传给人类,显示人类的活动跟大自然的关系导致越来越多的危险,包括各种动物传给人的疾病。
与此同时,流行性传染病也可能跟人类活动造成的另一种灾难性后果直接相关: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传染疟疾或登革热的蚊子向北部地区迁移,也可能使冻在永久冻土层内的细菌重新活跃起来。
瑞典乌美亚大学的细菌生物学家布丽吉塔·爱芬加(Birgitta Evengard)对法新社说:“在我特别悲观的时候,觉得人类的未来真的很可怕。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无知,因为大自然中有无数的微生物,尤其是冻土层,那是真正的潘多拉魔匣。”
俄罗斯、加拿大或美国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层相当于北半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在专家看来,这些冻土层构成了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Giec)的专家估计,在本世纪末之前,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解冻,并因此释放出数千亿吨温室效应气体。
同样让人望而生畏的是解冻会唤醒巨量微生物。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曼诺夫斯基(Vladimir Romanovsky)指出:“微生物能够在冷冻环境中生存很长时间。一旦解冻,水开始流动,就会带来冰封了数百年或数千年的有机物或微生物。”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有些微生物会复苏。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医学教授克拉佛里(Jean-Michel Claverie)解释说:“把一粒种子埋进冻土,几万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当你给土壤加温时,种子就会发芽。病毒也一样。”
猛犸和尼安德特人
克拉佛里教授的团队在研究中激活了西伯利亚冻土层中至少已经存在了3万年以上的病毒。目前激活的微生物仅侵蚀变形虫(amibes,或称阿米巴),但教授解释说,在冻土区域,“尼安德特人(Néandertal,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或猛犸、披毛犀(又名长毛犀牛,已灭绝)也有疾病或死于疾病;当时对他们生存构成威胁的病毒可能仍在冻土层中”。
冻土层中存在无数的细菌或病毒。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它们是否危险?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并无一致的意见。
爱芬加以炭疽杆菌(anthrax)为例,认为:“细菌可以在冻土层蛰伏几百年并被激活。”比如这种细菌从西伯利亚消失75年之后,又开始肆虐,2016年,当地有儿童死于炭疽杆菌。
有科学家认为,炭疽杆菌在当地的复活可能跟驯鹿(又名角鹿)尸体解冻有关;有些专家指出,驯鹿尸体通常处于浅冻层,每年都有解冻期,因此儿童死于炭疽杆菌不能证明在永久冻土层已经冻了千年万年的有害细菌或病毒激活之后还有危害作用。
其它人们熟悉的病毒,如1917年的流感病毒或天花病毒,也可能存在于北极“坟场”。罗曼诺夫斯基等科学家认为那些病毒或细菌“可能不再具有危害性”,但也有科学家持不同意见。
克拉佛里指出,应当重视疫苗的作用,以天花为例,总体来说能够控制,尽管在局部层面有时仍可能造成危害。
他认为,“真正的危险”可能隐藏得更深,在200万年前即变成冻土的深层内,那里可能藏有人类不了解的危险病毒。然后就面临病毒宿主问题,因为无论是远古的还是近期的,病毒一旦激活都需要寄生处。在气候变暖、经济活动不断向严寒地区延伸的时代,病毒与宿主相遇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克拉佛里强调指出:“对北极的工业开发聚集了病毒为害所需的所有条件,人所到之处带去的就是潜在的危险。”
虎蚊大举入侵
就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的病毒来说,地球变暖可能成为它们重要的同盟军。比如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和寨卡(zika)等“热带病”通过蚊子传播,随着气候变暖,这些传播热带病的蚊子可能来到欧洲或北美安家。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Los Alamos)研究员费尔女士(Jeanne Fair)是昆虫地域专家,她表示:“蚊子正在向北扩展活动地域,已经能在部分温带地区过冬。”
当然,光有蚊子、苍蝇或蜱(tique,又译“壁虱”)还不够,还需要宿主。利物浦大学流行性传染病专家卡米纳德(Cyril Caminade)指出,“还需要特殊的气温条件使致病菌或病毒能够在蚊子身上产生传播致病效应”。
以原产东南亚热带森林的虎蚊为例,它的活动范围已经大大延伸,如今在南欧所有地区甚至巴黎都能见到其踪影,其发展趋势是继续向北延伸。
就目前来说,欧盟疾病监测与预防中心(ECDC)在欧洲只记录到有限的上述流行性传染病:在2010年年到2019年约出现了40个登革热病例,2019年在法国监测到2例寨卡,2007年到2017年间监测到几百例基孔肯雅热,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气候变暖的“开胃酒”
此外,虎蚊并非唯一传播热带病的罪魁祸首,科学界也在观察登革热的主要传手埃及伊蚊(Aedesaegypti)。欧盟疾病监测与预防中心警告说:“在平均气温普遍升高的情况下,如果带有病毒的埃及伊蚊在南欧生存下来的话,登革热就可能周期性地在那里传播。”
至于曾经在欧洲和北美肆虐的疟疾,其发展趋势不那么明显,这种疾病主要通过按蚊(anophèles)传播,有药物治疗;疟疾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跟经济与生活条件有关。根据联合国专家2011年公布的预测研究,如果人类不设法限制地球升温的话,那么到2050年就可能有52亿人生活在疟疾肆虐的区域内;但是,如果随着经济的大幅增长,人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那么疟疾肆虐区域的人口就可能降到17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因此警告说:“近年来南欧的经验表明,在卫生保健体制衰退的情况下,这种疾病会如何迅速地卷土重来。”报告此处指的显然是希腊陷入债务危机深渊之后疾病卷土重来的教训。
非洲是疟疾重灾区,以2018年为例,全球2.28亿疟疾患者中,有90%生活在非洲。那里的最新趋势是,蚊子活动范围正在向埃塞俄比亚高原或肯尼亚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延伸。
卡米纳德认为,总体来说,这些热带病“不一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传播,但其传播趋势令人不安。目前显示的是前兆。我们只是处于地球变暖的‘开胃酒’阶段。”
这是8月17日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半月湾附近拍摄的夜空。加州近日炎热干燥,野火肆虐,入夜后火光映红天空。最新消息称,加州创下了高温世界纪录。(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极升温加速美国批准采油受谴责】
近年来,国际舆论日益关注北极升温、海冰融化现象,因为它成了地球升温的象征。世界气象组织不断就此提出警告,最新的科学研究也证实了海冰融化加剧现象。来自西伯利亚的消息称,今年当地创下了38°C的高温纪录。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紧急行动遏止气候变暖趋势、拯救地球。与此同时,美国当局则批准了在阿拉斯加大规模开采石油的计划,受到环保人士的谴责。
世界气象组织7月24日指出,今年西伯利亚再度发生“破坏性”的野火,“持续高温”使北极部分地区比佛罗里达还热;该组织同时警告说,俄罗斯北极海地区海冰面积在迅速减少。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今年1到6月西伯利亚温度比平均气温高出5°C以上,6月最高温度比平均温度高出10°C。7月下旬,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的气温重返30°C以上,气象组织估测,自今年1月以来的碳排放总量达到了18年以来的最高值。另据新华社报道,6月20日,俄罗斯霍扬斯克(Verkhoyansk)镇温度曾达到38°C的高纪录。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北极的升温速度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并再次呼吁各国采取紧急气候行动,以《巴黎气候协定》为目标做出更大的承诺,尽力将全球升温限制在高出工业前水平1.5°C以内。
据法新社8月18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表示,最新研究显示,北极海冰融化的速度比之前预告的更快。气候专家克里斯腾森教授(Jens Hesselbjerg Christensen)代表研究团队发表的公告指出:“研究表明,我们之前的预测明显低估了大气层最接近水平面的温度,而这一温度加速了北极海冰的融化。”7月底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一研究指出,目前在北极监测到的如此幅度的升温只在地球的冰川期出现过,当时在格陵兰岛地区海冰在40年到100年间温度上升了10到12°C。
另据中央社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美国政府8月17日宣布允许在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钻探石油及天然气。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针对这一议题攻防已经数十年,而政府最新的决定最终是否实施,可能还要看今年11月总统大选是否可能带来变量。
共和党人、阿拉斯加州州长邓利维(Michael Dunleavy)及能源业者表示,阿拉斯加经济相当仰赖石油生产,开放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进行钻探作业,将带来工作机会、提振当地经济。但民主党及环保组织批评,政府此举是送了一份大礼给石油业巨头,却会伤害北极独特生态系及原住民。
据路透社报导,过去30年间,全州石化燃料产量持续下滑,阿拉斯加的租赁权10年来乏人问津。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阿拉斯加目前每天约生产50万桶原油,比1988年每天超过200万桶产量大幅减少。新的计划称,若在保护区内发现石油蕴藏,或许能在8年内开始产油,且可望持续约50年。
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770万公顷,是豪猪、驯鹿、北极熊等诸多野生动物的栖地,数十年来一直是钻探作业的禁区。但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2017年通过赋税法案,开放这片保护区的石油及天然气租赁权,这也是特朗普扩大石化燃料生产的主要政策项目之一。
美联社指出,过去40年来,共和党人不断尝试开放在这片保护区进行钻探作业,但始终遭到民主党的反对。将代表民主党参加11月大选的拜登也重申矢言捍卫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近来已有多家美国大银行表态不会赞助北极地区的石油及天然气计划。
如果民主党赢得11月大选重新执政,可能会阻止出售租赁权程序,以禁止在保护区进行钻探作业。另外,环保团体“地球正义”(Earth justice)也宣布将展开法律反制行动。
【警惕无节制开发与全球化后果】
《金融时报》最近刊文指出,科学家警告说,快速的全球化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无节制开发,意味着疫情和大流行病可能会频繁爆发,除非这两大趋势被遏制或逆转。
题为“下一场大流行病并不遥远”的文章援引美国科学家的观点说,新冠大流行是世纪之交以来,继“非典”(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之后,出现的第三种被认为由蝙蝠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导致的大规模流行病。
科学家认为,冠状病毒在蝙蝠群体中传播已有几个世纪历史,只是近年才成为人畜共患疾病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他源自动物的病毒还包括艾滋病毒(HIV)、埃博拉病毒(Ebola)以及寨卡病毒(Zika)。
科学家们将动物体内病原体外溢现象的增加归咎于两个趋势:快速的全球化,以及人类以无节制的方式与自然互动。他们因此警告说,这意味着各种疫情和大流行病很可能将定期爆发,除非这两大趋势能被遏制或逆转。他们指出,包括砍伐森林在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新发传染病的最大推动因素”,因为这导致栖息在森林中的动物被迫寻找新的栖息地,增加了它们将病原体传播给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的机会。此外,获取异域美食、毛皮和替代药物等产品而进行的野生生物交易也是导致病毒流行的重要风险。
与此同时,全球化将疫情变成了全球大流行。由于逆转城市化并不现实,科学家们认为,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建设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传染病监测系统。
加州死亡谷可能破高温世界纪录
据BBC8月18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死亡谷国家公园(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测得据信是地球上可靠记录的最高温度:54.4摄氏度(130华氏度)。美国国家气象局(NWS)正在验证这一记录。此前新华社报道说,16日当地温度创107年以来最高温。由于科学家认为1913年测得的温度不一定准确,因此有人目前所测温度破了世界纪录。
联合国气候报告曾预测,如果各国不共同加大遏止地球升温力度,全球升温最快12年后突破1.5度。
连日来高温持续笼罩加州大部分地区,多地气温打破纪录。近期在美国西岸肆虐的热浪,从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一直延伸到西北部的华盛顿州。据新华社报道,加州死亡谷16日达到华氏130度(约54.4摄氏度),是美国107年来记录到的最高温度。BBC18日报道说,16日死亡谷熔炉溪(FurnaceCreek)游客中心外的温度计曾显示132华氏度(55摄氏度)。随着加州气温飙升,8月15日在拉森县(Lassen County)出现巨型“火龙卷”(fire tornadoes)。
死亡谷位于加州靠近内华达州边界处,是美国海拔最低和最干燥的地区,同时也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热的地方之一。全球有记录的最高温度是1913年7月10日在死亡谷测到的华氏134度(约56.7摄氏度)。不过这一记录存有争议。当代有些气象专家认为是误读。此外,1931年突尼斯也曾测得另一创地球纪录高温--55摄氏度(131华氏度)--专家对其可信度同样“严重”存疑。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表示,相对于其它极端天气,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往往更多,酷热可造成中暑、热痉挛、脱水,足以致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极端高温还会加剧人体既有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心脏和肾脏疾病。
(编辑:夏莹)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