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国内动态 > 正文

气候变化对中国铁路的影响有多大?或致每年损失225亿元

媒体:中国绿发会  作者:逸翟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1/6/23 6:29:43

导 读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正变得日益频繁。中国学者的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不改变当前的排放状况,我国铁路部门未来每年因极端降雨遭受的损失可能会高达255亿元。2021年5月10日,武汉市普降大雨,局部地区伴有暴雨。强降雨和雷电天气引发了铁路设备故障,造成京广线、京广高铁部分列车晚点[1]。

这不是高铁第一次因为强降雨天气晚点。去年6月9日,受广东、湖南持续强降雨影响,京广铁路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清远等区段降雨量超警戒值。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铁路部门对部分区间采取了临时管控措施,途经以上区段的部分列车不同程度晚点[2]。

实际上,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对铁路日常运行的扰乱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交通研究D部分》(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上的一项研究就认为,全球变暖会造成极端降雨天数的增加,这将给铁路等基础设施带来新的挑战,如果对于目前的排放状况不加控制,未来铁路部门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5.3亿美元(约合224.86亿元人民币)[3]。

研究者首先统计了中国1981~2016年因降雨引发的铁路灾害事故的历史数据,在975场有据可查的灾害记录中,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占比为42%、洪水为26%、滑坡为18%、其他综合类型的灾害占比为14%。值得注意的是,降雨引发的铁路灾害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华南地区受灾尤为严重。

图1 1981~2016年因极端降雨发生的各类铁路灾害占比

图2 1981~2016年降雨引发的铁路灾害空间分布图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铁路灾害发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获得的历史数据分为1981~1998年和1999年~2016年两个时长相等的时间段,根据既有的灾害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random forest machine-learning model)建立了两个时期内灾害敏感性(disaster susceptibility)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

图3 研究方法示意

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降雨天数的增多会大幅增加铁路发生灾害的风险,而如果维持现有的高排放情况不变(即RCP 8.5),到2030年、2050年和2090年,中国分别会有13.2%、32.0%和45.0%的土地每年遭遇的极端降雨天气数将增加0.5天以上。与此同时,相较于1981~1998年,中国高灾害敏感性铁路线路的占比将分别增加至3.3%,4.5%和12%。

铁路部门的经济压力也会因此大幅增加。2015年,中国铁路部门因为自然灾害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维修成本为9.9亿美元,而根据模型预测,如果维持当前的高排放情况不变,当全球平均温度升高1.5℃时,这笔开销将增加至每年14.7亿美元;如果温度继续升高2℃,损失将会增加至21亿美元;升高3℃,损失将进一步上涨至35.3亿美元。

编辑 | 夏志坚

来源:知识分子

 

阅读 230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