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作废) > 综合资讯 > 正文

气候风险难以忽视 多国央行表示关注

媒体: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中国金融新闻网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0/3/9 8:07:10

气候变化已经被认为是造成澳大利亚丛林大火、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更多灾难性风暴的罪魁祸首。它会带来怎样的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是否会导致下一场金融危机?这样的问题并非杞人忧天。2月19日,由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和国际审计和咨询公司玛泽(Mazars)联合出炉的报告显示,全球70%的央行和监管机构将气候变化视为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未来压力测试中加入气候因素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但各国央行在行动责任归属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无独有偶。1月底,国际清算银行(BIS)在瑞士巴塞尔发布的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可能是未来10年各国央行压倒一切的主题。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德加尔豪在这份报告中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央行和监管机构不能认为自己能对这些风险免疫。”该报告还表示,各国央行需要协调政策,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气候风险成央行关注点

在《巴黎协定》签署4年后,全球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仍在继续。气候变化不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也会将各国央行带入未知领域。对比而言,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仍让全球金融监管者心有余悸,但气候风险蕴含的金融风险更不容忽视。举例来说,如若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洪水一旦暴发,这不仅会造成相关国家的房地产危机,更可能会导致相关居民无处居住且农业大幅受损。

BIS的报告显示,据估计,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到本世纪末,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会下降近四分之一。各国央行在应对温和衰退方面已经遇到了足够多的麻烦,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如此规模的经济衰退。“在最坏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可能不得不作为最后的气候救援者,或作为气候损害的某种集体保险人进行干预。”BIS报告如是表示。

本周三,OMFIF和玛泽联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是金融稳定的“主要威胁”。这份名为《应对气候变化:央行监管的作用》报告是基于来自6个地区33家央行的研究和调查,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77%。大多数受访者是“绿色金融体系网络”(NGFS)的成员。该调查由OMFIF在2019年8月至12月期间进行。此报告还显示,超过一半的央行(55%)表示他们正在监控气候风险。但在责任问题上存在分歧,12%的受访者表示,虽然他们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重大风险,但行动应该来自政府部门等其他政策机构。

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各国央行都在努力让本国经济摆脱始于2008年的严重金融危机。但在未来10年间,各国央行可能需要考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去年年底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已经承诺将把气候变化问题纳入该行的议程,在欧洲央行启动自2003年以来对其货币政策实施方式的首次全面评估之际,这个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拉加德表示,这将是一个重要问题,将在战略审议期间进行辩论。此次评估的重点将是如何控制欧元区的通胀,同时还将考虑“对环境可持续性、快速数字化、全球化和金融结构演变的威胁”。拉加德承认,管理委员会的一些成员质疑抗击气候变化是否是央行的工作。“我知道这一切。”拉加德说,“我也意识到什么都不做的危险。”

或将加强气候风险监管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多国央行和监管机构正越来越多地将气候风险纳入其监管“视野”。有专家表示,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监管举措包括:在压力测试中将气候风险评估为金融风险;鼓励或强制企业公布与气候有关的财务信息;为受监管银行的绿色金融/贷款制定可持续性标准等。不过,将气候相关因素纳入压力测试仍处于初级阶段。OMFIF和玛泽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少数(15%)受访央行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的例行压力测试,但这一比例将会飙升,因为近五分之四(79%)的央行表示他们打算在未来这么做。

不过,各界对使用其所有的金融“火力”来帮助避免气候灾难仍存在分歧。例如,在购买公司债券以影响市场利率时,央行是否可以排除那些被认为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公司债券?毕竟这会鼓励私人投资者效仿——会带来市场追捧绿色可持续的公司债券,并抛售污染者发行的债券,由此将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各方合作不可或缺

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是毋庸置疑的,但各国央行可能缺乏工具去应对这场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济考验。目前,各国央行对出于气候变化的目的而使用更多干预主义“塑造市场”的审慎措施和货币工具持谨慎态度;对这方面的金融监管也存在许多客观的障碍。例如,监管者缺乏适当的分析工具、方法和数据;气候变化数据的可用性和质量也是难题所在;气候风险监管框架的碎片化也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挑战,如何保障全球监督框架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更是待解谜题。

有专家强调称,气候变化相关监管的成功,将取决于市场中企业和个人的参与。市场参与者披露、控制并且减轻气候变化风险,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令人鼓舞的是,监管机构和市场私营部门已经通过各种举措展开了合作。有央行采取了一些预防性措施,来鼓励和发展绿色金融,从而帮助那些初创型的绿色公司发展。除此之外,BIS还表示,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各国央行需要协调政策才能应对这些新的挑战。不幸的是,目前各国央行并不擅长协调。BIS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但目前,货币政策似乎很难在国家之间协调。”

 

阅读 113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